一,传承中国文化,我们得去看中国的经书。
比如道家的经书,《道德经》《清静经》等。要有个人的理解。
二,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的中医,中医书有《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学习中国的中医文化。
三,可以学习一些戏曲,中国的乐器。
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首先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认同中国文化有适应现代化中国的优秀成分。不管我们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至少这种尊重和认同出自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和自豪,这种信心和自豪,是我们适应中国发展所应有的心态。
落实到具体的传承问题,我们觉得,传承优秀中国文化,目的应该是为了提供民族文化发展的滋养,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在国际上的文化比较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心。懂得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就会感到身处现代发展之中,我们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发展就有根有源,在开放学习中更加自信,同时也为学习、理解其它文化提供了参照。
如何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通过反反复复的历史对比,觉得以下几点是最基本的:
1、根据现代化趋势,做到古为今用。什么是优秀文化?那就是过去积累下来并对今天仍然有用的部分。优秀文化不是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华夏旧梦,而是面向世界发展的未来。自中国现代化开始,就有一种反现代化的思潮,认为现代化消解了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让人们迷失在精神路径上。于是现在国学复兴中,有人就大讲中国文化如何比西方好,拿起经典就背。这能让中国更有道德吗?这是把历史转型期的多样化现象当做现代化的原罪来看待现状的迷思。类似的认识模式还有不少,分析和甄别这些迷思和问题,是我们传承中国民族文化首先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
中国文化本身不能带来现代化。但它有适应和推进现代化的要素和成分。对于现代中国,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是一种学习***库,是一个思想库,是一个民族语言库。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文化因素融合而成的复合体,它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之中,不必崇拜,也不必妄自菲薄,文化就是我们自己的胎记和血液,我们是要带着它走上世界竞赛场的。中国文化是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今天看来长短不齐,良莠具在,到底那些算优秀的文化成分,传承有何意义,都要先定准分析取舍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中国面向未来、适应现代化的文化需要。
2、抓住核心,扬长弃短。中国文化庞大而复杂,我们对古人和前辈的文化创造力真是叹为观止!这个文化体系需要整理,但要把每个部分都清理整齐又谈何容易!中国文化不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而是多样化并存的混合体。所以传承文化就要抓住核心,提纲挈领,取其精华,做到可学可传。文化整体上有整体的核心,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核心。整体的核心就是精神价值观和经验,思维方式,技能与运用。最突出的是《周易》和《道德经》的辩证法思想,自强不息的《周易》人生观,天人合一的致中和思想,长期熏陶形成的家国情怀,重文崇理的文化特色,因时裁治的制度文明等。
3、融汇现代知识,发展个性。中国如今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在文化上远远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时我们的文化形象,迫切需要的是自己的文化声音和特色。但这种特色并不是背离现代化,远离理性和科学。必须承认,我们现代化的主要科学***是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与民族。这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必然是开放和多样的,在这种多样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塑造文化个性的重要成分。我们的文化要和现代化因素接触、融合。反观现代以来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提取出来的文化精华和现代化要素有相当好的融通性,所以不必害怕文化对比和互相参照;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搞文化建设,不能自说自话。我们的文化要能为其他文化所了解,我们的文化应当能翻译成“世界语”。这种“世界语”里,中国文化应当表现得个性鲜明、价值观富有吸引力、科学性令人信服。这样传承下来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
中国文化:简言之,儒释道文化。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也是我常讲的孔子文化,活到老,学到老,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佛家,讲究:慈悲,因果,奉献之精髓,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福佑众生!道家,讲究: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符合,生老病死,推陈出新,万物都遵循,从无→有→无的一个过程,天,地,人,万物合一的道家文化,自然之道!我们要发扬和传承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国文化影响全世界,造福全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1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