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位于距离承德110多公里的围场县,原为清代***御用猎区。周长千与里,与现围场县总面积相等。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此后定期举行秋猎,列为清朝“秋狩习武,绥服远藩”的国家重要盛典。围场北部是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坝上草原,南部是大片的丘陵盆地。
这块地方森林众多,河流纵横草木丰盛 ,因此动物野兽萃集,是绝好的行围射猎的场所。“木兰”二字,在满语中是“哨鹿”的意思。当年满族人在关外,每年秋季,猎人们都顶着鹿头披着鹿皮,吹木哨以模仿鹿鸣,引诱鹿群,然后射猎 。清朝皇帝把每年秋猎称为木兰秋。
每次木兰秋都要到围场来,故而这片围场就被称为木兰围场。木兰围场的古迹有十二连营遗址、乌兰布通古城战场等。
北京北站2559次晚9点半左右发车,次日早4:10左右到达四合永站(北京--赤峰),再从四合永到坝上(租车/公共汽车)。回程坐2560晚11点或下午四点
1。
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距离承德市区120公里。去围场旅行可以从北京或承德出发。从北京北站乘坐开往赤峰的火车2559次到河北四合永站下车(行程约7小时);也可乘从承德往通辽方向的6029次(行程3小时),该站离围场22公里,有中巴车直达。
2。
去围场的另一途径就是从北京西直门长途客运站乘汽车经承德到围场,途中约需10小时。有车的朋友不妨自驾车前往。
塞罕坝将军泡子。将军泡子的来由,据史书记载和民间说法,乃当年康熙皇帝亲征,击溃漠西葛尔丹叛军的地方
坝上月亮湖。月亮湖东、北面为茫茫林海,西部为曼甸牧场,水面面积达300亩,水草丰沛,湖中倒影,摇曳不定。
一、春搜 [ chūn sōu ] 帝王春季的射猎。
《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蒐,索,择取不孕者。” 唐 杜甫 《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用,使君五马一马骢。” 清 吴伟业 《南苑应制》诗:“熊舘发云旌,春蒐告礼成。”
二、夏苗 [ xià miáo ]
谓夏季田猎。
《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苗,为苗除害也。”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谷,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2.夏季的禾苗。
唐 包何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诗:“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三、秋獮 [ qiū xiǎn ] 国君秋季***之称。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谷,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 ,举秋獮之礼。”
四、冬狩 [ dōng shòu ]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却没有让朝夕相处的战友知道自己是女儿身,这简直匪夷所思,于是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文学故事。然而真实历史上出过不少花木兰一样的女扮男装,投身军旅,保家卫国的女战士。
******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当国家危难当头,会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花木兰。
比如被誉为抗战花木兰的唐桂林。
唐桂林是湖南人,家里有一哥三姐妹,如果不是因为唐桂林小时候贪玩和邻居小朋友玩纸牌,被父亲发现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她的人生也不会被改写,她会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长大之后找个人嫁了,平平安安的相夫教子。 但是一次离家出走却改变她。
唐桂林赌气离开家,她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道走了多久,她来到了县城,此时的她又累又饿,但是她首先想到的是,今后如何吃饭的问题。自己身无分文啊,吃饭是个大问题啊。
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恰巧碰到新成立的新编第20师工兵营(1930年改称第53师工兵营)在招兵。于是她一拍,脑袋计上心来,干脆去当兵吧,也能混口饭吃。于是她理了个平头,隐瞒性别投军当兵,就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一年是1929年,她才十三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1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