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念一变天地宽,城市改造开新篇。
2、一县一城一体化,宜业宜商宜人居。
3、坚决依法打击扰乱破坏棚改工作的行为。
4、树立正确征收观念,传递征收正能量,共圆新居梦。
一是闽西南红色旅游线,主要景点有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上杭才溪乡调查旧址、古田会议会址、厦门嘉庚公园等。
二是闽东红色旅游线,主要景点有马尾船政文化景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蕉城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福安市***闽东特委旧址、牙城苏维埃***旧址、百克医院、霍童***-支提寺等。
三是滨海红色旅游线,主要景点有惠安***烈士庙、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东山保卫战烈士陵园、***粤边特委旧址、乌山革命纪念馆等。
四是闽北红色旅游线,主要景点有: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夷山市坑口革命遗址群、邵武中央苏区闽赣省委旧址、泰宁红军街、建宁反围剿纪念园等。
五是闽中红色旅游线,主要景点有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福建省委旧址、清流县红军标语遗址、***住地旧址、明溪县红军战地医院遗址等。
感谢网友信任暨邀请回答:“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走入历史”这一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①厦漳泉大都市区格局由福建省战略演变为国家级战略“海西经济区”,属于承前启后式的定位转变并提升综合定位及规格。
②厦漳泉指厦门、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经济总量占据福建近一半,在省内的综合实力一直高居不下,为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厦漳泉一体化进程上升至国家层面整体规划,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常关注经济发展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厦漳泉一体化尽管在东南沿海地带有着巨大影响力,但终归仅限于福建省内。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经面世就引起不同凡响,从区域级城市群一跃而起至国家级城市群,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而且海西经济区战略同样包括厦漳泉一体化的规划,意味着厦漳泉不仅没有走向历史,还迎来了春天!
据悉,海峡西岸经济区幅况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四省,海西经济区具备成为中国第六大城市群的潜质,未来的发展格局得到全面规划,潜力无限。况且海西经济区的中心正是厦漳泉和福州。
我认为恰恰相反,厦漳泉大都区才刚刚开始 。随着漳州市的龙海和长泰改区,一下拉近了厦漳的距离,如果角美也能改区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厦漳一体化完美融合在一起。我更倾向于厦漳先一步合并,形成一个海峡西岸大都市,再逐步与泉州融合在一起成为大特区,甚至成为直辖市。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觉得并没有走入历史。一者,厦漳泉三地还没达成共识还没一条心。二者,目前机遇还没成熟。
怎么讲呢?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请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厦门,福建***单列市厦门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仅为435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连前40名都排不进去。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岛内高度发达,而岛外至今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开发,2018年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存在明显的“小岛意识”。
泉州虽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但以传统工业为主,而且大量依赖下面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强县,自身中心城区体量不够,属于典型的“县强市弱”。
再说漳州,所谓的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厦漳泉一体化)实际上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协调。第一,对于厦门和漳州。厦门地少人多,漳州地广、经济较差,两地毗邻、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城化进程本应顺风顺水,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厦漳海底隧道(R3线),早在2011年就确定为同城化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开工。该隧道暂定在厦门岛与漳州最接近处进行连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则漳州开发区可以直达厦门岛内,比目前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同安区离厦门岛还近、通勤更方面。换句话说,如果R3线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开发区。然而,厦门自已的翔安区、同安区都还没开发好,哪有空管漳州开发区。所以,对于R3线,厦门是不愿意做的,厦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远。
总之,对于厦门和泉州。厦泉两市一体化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厦泉两地谁都想做老大。在历史上,泉州才是真正的历史名城,而厦门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个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让曾经的小弟做老大,不仅泉州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厦门也很难承担起这个重担。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
厦门、漳州、泉州,人们称它们为:闽南金三角。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对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展机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竞争优势、打造引领跨越发展的强大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届时海峡东岸有台北都会区,海峡西岸则有厦漳泉大都市区。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将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绝对龙头老大地位,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随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厦动车的开通、轻轨项目的启动,特别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厦漳大桥的接连开通,厦门正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迅速转型,并形成以厦门—泉州—漳州为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地。
规划方向;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准备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所谓的“一核”指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厦漳泉三市沿海地区的沿海产业城镇聚集带. “两轴”,即厦漳龙赣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具体措施:都市区城市将开通轨道交通,让边界学生三市享同等待遇,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务共享,推出“都市区市民一卡通”, 实现门诊病历“一本通”,建设对台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种种互动措施共同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现状问题: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城谁主谁辅的问题:泉州经济总量领先,经济活力突出。厦门知名度高,旅游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态名城,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经济潜力大。三城都对以己为主有想法。
发展方向: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就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自身而言,厦门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潜力,“合则三利,分则三伤。”不管最后由谁主导,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谢邀!猫哥不认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已经成为历史了!从2012年中央同意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规划》起,至今已经5年有余,“厦漳泉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交通同城化,据《规划》,“厦漳泉一体化”首先就是要实现铁路、高速、机场、港口等交通网络的同城化,包括建设厦漳海底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和改造晋江机场等众多重大工程。
8年前也就是2010年,厦门成功建成了翔安隧道,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的建成,成功的将厦门与泉州对接了起来,从而也促进了厦门翔安区的快速发展。
三年后,厦漳跨海大桥也建成通车了。至此,从厦门市区到漳州市区的车程,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左右。另外,厦漳公交一体化也基本上实现了。从此,从漳州可以直达厦门的海沧区,并经由海沧区进岛。目前,厦漳同城大道也已投入运营了。通过以上各种交通方式的贯通,可以说厦漳同城化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了。
2015年,泉州湾跨海大桥也同样顺利通车了。泉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从此泉州市下辖的晋江、石狮、惠安等县区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交通互通,泉州小同城化已有成效!同样,这条跨海大桥对整个厦漳泉同城化的意义也很大,因为这座大桥直接就将厦漳泉北部经济区打通了任督二脉。当然,让人吐槽的是,这座跨海大桥收费实在是过高,如果当地有关部门能把过桥费用降低的话,那这座大桥就真的能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
当然,厦漳泉交通同城化已经取得的成绩远不止这些,这里猫哥就不一一举例了。
咱们在看看文化体育同城化搞得怎么样。厦漳泉三市联合打造的 “海峡西岸休闲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文化品牌。这些年,三地也合作举办了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文化体育***上的共享,这也让当地民众看到了三市***在“厦漳泉一体化”上的决心。
另外一个就是通信同城化的问题。虽然已经实现了厦漳泉同城免漫游服务,但是三地现在用的还是原来的区号。应该还是各方各地的利益关系没有实现平衡,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外还有一些当地***出台的***举措,比如医疗卡通用、 消防治安联动等关乎民生的工程,猫哥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猫哥还那个观点:厦漳泉大都市区没有成为历史,它正在贯彻落实中。另外猫哥还得说明一下,如果厦漳泉对标的是京津冀或者是长三角那样规格的大都市区,那么路还远着呢;如果厦漳泉对标的是长株潭或者是武汉都市圈这种,那么或许厦漳泉已经是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