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十个阶段,只有四个阶段
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原始社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1、原始社会文明
原始文明是完全接受自然控制的发展系统。人类生活完全依靠大自然赐予,猎狩***集是发展系统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劳动,经验累积的成果:石器、弓箭、火是原始文明的重要的发明。
2、农业文明
由原始文明进入到农业文明,开始出现科技成果:青铜器、铁器、陶器、文字、造纸、印刷术等。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农耕和畜牧,人类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种得到生长和繁衍,不再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
3、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武器加以控制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蒸汽机、电动机、电脑和原子核反应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建立了“人化自然”的新丰碑,并以工业武装农业。
4、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生态文明是“社会记忆”中第四阶段的文明,是建筑在知识、教育和科技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明确人类社会必须在生态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人类的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原始社会到古国诞生:
人类从诞生到发展,再至逐渐成熟,经历了十分遥远的时间,伴随着社会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大脑逐渐发达,并通过发明和借助工具便利生活,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关系的逐渐复杂化。
原始社会大约截止于距今4000年前左右(只是大概数字,毕竟有些地方至今还是石器时代)6000年前,整个原始社会是平等的,没有阶级斗争和两极分化现象,但距今6000年前开始,不平等的现象陆续出现,这就是社会关系的逐渐复杂化,它表现为贫富分化,比如距今约4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墓穴中有些装满了琳琅满目的陶罐、装饰品,而有些墓穴却空空如也,这无疑不向现代人证明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早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半坡文化遗址中,在其聚落四周就已经出现了深深地壕沟,这些壕沟主要对野兽等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而原始社会后期的壕沟主要起的作用是对周围异族人的防御,因为天灾可能会导致一些部落颗粒无收,而令一些部落硕果累累,这就会导致早期的战争爆发。
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中华大地上各个地区原始文明逐渐成熟,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当时的国家规模很小,甚至一个村就是一个国家,整个神州大地如同满天星斗,群星云集,共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从古国向王国转化:
首先先纠正提问的错误,中华文明起源的不止三个重要阶段,而是分为7个重要阶段,可概括为“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步、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两千年转型”等七个阶段。
万年奠基:栽培农业出现,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距今10000年前后的栽培粟和黍,浙江上山、湖南玉蟾岩距今10000年左右栽培稻的出土,表明这几种农作物至迟在距今10000年前已经开始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种植。
八千年起步: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和内蒙古赤峰兴隆沟遗址,出现农业的初步发展,定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六千年加速:社会出现分化,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墓葬的出现。
五千年进入: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大墓的出现,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形成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王的出现。包括约5300年前东北地区文明的初现——辽宁喀左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塚、神庙、玉器;约5300年前安徽含山凌家滩祭坛和墓地;长江下游早期文明都邑——良渚古城;陶寺大型城址的发现——中原地区初期文明的形成。
四千年过渡:夏代后期都邑——二里头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夏王朝)过渡,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上升等环境变化,使其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本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纳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
三千年巩固: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实现前所未有的对王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两千年转型: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国文明开始进入帝国阶段,到西汉王朝时期彻底转型为帝国文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