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属于军事机构,行营,行辕这两个机构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绥靖公署是民国时期才有的产物。
在二战爆发前,因为英国,法国对纳粹德国***取绥靖政策,让绥靖这个中性的词语变成了贬义词,绥靖并非指代妥协忍让,而是稳定,安抚的意思,所以绥靖公署这个机构的建立,最初主要是用来维持地方稳定的。
但问题是在民国时期,地方局势一点都不稳定,有搞革命的,有抢地盘的,还有占山为王的,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绥靖公署诞生了,类似地方剿匪,构筑防御工事,武装自卫都是由绥靖公署负责。
这个时期的绥靖公署级别并不高,也不适合简单的将其划为军事机构,毕竟维持稳定不是只靠武装力量来治理就行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各地的武装力量***都能统一调度,很多机构被裁撤了,1940年后,又对军事指挥机构再次进行了精简,直到抗战胜利,第一,第二等战区直接改编为绥靖公署,绥靖公署的地位才得到了提高。
说行营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其中的一个特殊含义,古代皇帝出巡时临时搭建的驻地,1930年,国民***的第一个行营建立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南昌行营的主任正是蒋,也在这年的11月,蒋开始将南昌作为国民***的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南昌在当时还有中华民国第二首都之称。
所以在表面上,行营属于军事指挥机构,但在实际上又可以作为军事中心,甚至是政治中心来使用,级别也仅次于总部,后来又先后成立了重庆行营、广州行营等等,都属于区域军事中心,并且是专事专办都各有针对,就比如西安行营就是针对红军北上的,在抗战胜利之后行营被逐渐裁撤。
行辕主要出现在抗战胜利后,抗战胜利了战争并没结束,蒋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在一定区域内设置行辕,下面通常管辖多个省份的军政事宜,1948年,蒋宣布实行实行民主***,行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面这帮啰哩啰嗦的人讲的你明白了吗?
简而化之:公署~相当于70年代的大军区,党政一把抓。
行营、行辕意思差不多,正确名称应该是(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跟过去的皇上一样,走到哪,哪就得有类似皇宫的住所和防务(让***吓坏了,属于装❌单位)。
绥靖公署
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后来引申为安定、安抚的意思。《诗·恒》中有“绥万邦”(安定天下)。
《三国志·薛综传》中有“绥边抚裔”(稳定边境局势)。
抗战胜利之后,人民迎来和平曙光,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不去医治人民的战争创伤,反而挑起内战,导致神州大地再燃战火。
而绥靖公署就是内战的产物,是在***期间***设立的,其中的“绥靖”含义就是维稳。
绥靖公署是军事部门,它的职能是指挥所辖范围的武装力量,其负责人叫绥靖公署主任,能担任这一职务的,绝非泛泛之辈,起码是中将,有时也有上将担任的。
绥靖公署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古怪,但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说白了就是抗战时的战区,换了个称呼而已。
不过在抗战时期,全国有8个战区,抗战期间***丢了不少地盘,全国仅剩4个战区,即第1、第2、第11和第12战区。
抗战胜利后,这些战区分别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太原绥靖公署、保定绥靖公署、张垣绥靖公署。随着***对日伪统治区进行接收,在各地又增设了若干公署。总而言之,绥靖公署就是一个纯军事指挥机构,所辖区域的武装部队都听命于它,其职能跟现在的军区相似,但所辖范围不尽相同。
喜欢看民国时期的战争类电影或者电视剧,我们往往就会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官职名称,比如“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昆明行辕主任”、“东北行营主任”等等,而且拥有这些头衔的普遍都是国军有名的高级将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盘点一下,民国时期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究竟是什么机构!
绥靖公署,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因为其同时具备地方的行***力和军事指挥权力。这就比较厉害了,军政一把抓!所以能够当上绥靖公署主任的,一定是地方实力派,或者是老蒋的嫡系心腹将领,因为这是妥妥的草头王啊!比如说经营山西多年的阎锡山就担任过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而老蒋的心腹胡宗南就担任过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在抗战之前,民国一共设有18个绥靖公署,而抗战期间,这些绥靖公署基本被裁撤,或者改编为集团军,但是经历了抗战之后,绥靖公署却又被改了回来。但是这一撤一改之间,绥靖公署的权力却进一步扩大了。
原先的绥靖公署改编成了一个集团军,但是往回改的时候却是按照抗战时的战区为单位往回改,这就使得抗战后的绥靖公署下辖的军队和地区都扩大了许多,所以权力是实实在在的加强了。
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军队开始在全国多个战区与日寇进行作战。这样一来战区与战区之间往往需要相互协同共同对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以老蒋就先后成立多个行营,用来同时协调指挥多个战区作战。
南京国民***时期所设置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等机构,多为临时性的战斗序列组织;其组织均由军事委员会、国防部颁发的“组织规程”来确定。
【绥靖公署】
“绥靖公署”又称绥靖主任公署,简称绥署,多设置于后方或边远地区,属长期的地方性军事组织。
“绥靖”意为安抚平定。
土地革命战争和全国***时期,***蒋介石为“围剿”革命根据地,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绥靖区”,在各区中心城市设立“绥靖公署”,隶属于国民***军事委员会,负责军事指挥,同时也控制该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
绥靖公署的组织规模,以西安、郑州、福州、重庆(一度设过)等绥署较大,略同于“行营”和“长官公署”。
抗日战争后期及***时期,国民***曾在战地后方各省普遍建立绥靖公署,还有跨省的如“川鄂边区”、“湘鄂边区”等绥靖公署。这些绥署较前者规模小,但组织类似,所辖部队多少也不同。
【行营】
“行营”是南京国民***为统率、督导某一地区的军事与政务所设置的军事组织,是较大的军事性区域机构。
行营规范称呼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首个行营为1930年设立的“南昌行营”,是备蒋介石亲自或象征性指挥的组织。其后又在北平、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广州等地设立了行营。各地行营设置时间与职权因情况而异。
1,中国古代自从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江浙,无论是状元还是文人,作家,艺术家,多半来自江苏浙江省。
2,近代以来,由于上海的超常发展,给江浙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历史上战乱和多次南渡,***的精华在江浙一带保留了下来,
4,江浙经济基础一直不错。
江浙地区位于沿海,是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区之一,不论从经济还是政治来说,都是较早的,人们相对比较容易接触先进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理念,所以有很多名人出自江浙地区。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在地。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属于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