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蒸糕:
用料:
低粉100克、糯米粉20克、牛奶100克、蛋清30克、植物油30克、细砂糖50克、泡打粉4克、干桂花少许
做法:
1、倒入蛋清
2、蛋清和糖一起打搅均匀,尽量让糖溶化
3、倒入牛奶
4、加入植物油,拌匀
5、筛入低粉、糯米粉和泡打粉拌成面糊
6、盖保鲜膜放置20分钟
桂花糕是特色传统小吃,也是无数人喜欢的糕点,同时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美食。传统的桂花糕是用糯米粉、粘米粉加糖和蜜桂花做成的,营养比较单一,而且比较甜,【初二】今天分享的是椰汁桂花糕,做出来口感好,营养更丰富。
椰汁桂花糕:这个充满椰香,但又夹着清淡的桂花香,不太甜又清新的甜品,漂亮又美味。
【椰汁浆食材】
椰浆200ml、牛奶200ml
冰糖45g、鱼胶粉20g
【桂花浆食材】
水400ml、鱼胶粉20g
桂花糖60克(我是用桂花做的糖)
【制作】
大家好,我是娜娜。桂花糕的历史悠久,是中国特色传统小吃,主要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制作成的美味糕点,吃起来美味又爽口,种类多样,做法简单,桂花糕色泽黄白分明,没有斑点没有杂质,内部组织滋润松软,香甜细腻,有很浓郁的桂花清香,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下边我就把桂花糕的做法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糕:
食材准备:160克糯米粉,70克小麦淀粉,40克花生油,50克白砂糖,200克清水,适量蜜桂花
1、首先把所有食材准备好。
2、200克清水倒入盆中,加入50克白砂糖,用蛋抽搅拌到白糖融化。
3、把准备好的160克糯米粉和70克小麦淀粉,过一下筛子,筛入糖水中。
4、加入40克的玉米油,搅拌成面糊。
5、准备一个模具,方形,圆形都可以,底部和侧面刷上食用油,容易脱模,倒入我们搅拌好的面糊,然后放一旁静置30分钟左右。
7、然后取出来晾凉,倒出来,切成方块,再淋上蜜桂花即可,也可以直接放入冰箱冷藏一个小时以上,这样会更加方便脱模。
你好,我是悠悠。秋天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做桂花糕食用正当时。而桂花糕的种类也很多,有以粘米粉及糯米粉蒸成的桂花松糕、有糯米粉及澄粉制成的桂花凉糕、也有用面粉及酵母做成的桂花发糕等等,不胜枚举。
今天介绍一款口感丰富且清爽的椰汁桂花糕做法,是用桂花浆与椰汁冷藏制成的甜品,比传统做法多了份轻盈的口感,又能同时兼具椰浆的清香及桂花的幽香,而最巧妙之处在于这糕点还能演变出另外2种不同做法(文末有说明),现在来看看做法吧。
-椰汁桂花糕-
椰浆层:
椰浆200克、纯牛奶200克
细砂糖45克、吉利丁片20克
桂花糕历史悠久,口感细腻,绵软香甜,非常的好吃,深受大家的喜爱,桂花糕做法也是很简单,桂花糕就是用糯米粉、粘米粉、绵白糖、桂花等制作而成,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我也是很喜欢吃桂花糕。
桂花糕是一种特色糕点,很多地方都有,风味独特,历史悠久,不仅外形好看,吃起来还非常的好吃,口感细腻,绵软香甜,老少皆宜,大人孩子都喜欢吃,我也是很喜欢吃桂花糕,自己在家做,制作简单又好吃,放心又实惠,我也是经常会在家做给孩子做桂花糕吃,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桂花糕怎么做。
1、准备食材:糯米粉100克、粘米粉300克、绵白糖60克、水210克、红糖适量、干桂花适量、桂花蜜
2、粘米粉就是大米粉,可以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用大米浸泡一晚上,擦干水分打成粉,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放盆里,搅拌均匀。
3、再把绵白糖放进去搅拌均匀,加入水和面,水要慢慢加入,边加入边搅拌,搅拌均匀后,下手搓均匀,要多搓几遍,搓成捏成团一按就碎的状态就可以了。
你不孤独,有我晚安。简单的几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在世,如果遇到一个可以呵护你,不会让你孤独的人,是最大的幸福,此生足矣。
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的人,有心爱的人在身边,可以每晚互道晚安,然后安然入睡,觉得很幸福。
爱人调动工作,需要去另外的城市工作,不在家的日子很难熬,因为天生胆子比较小,听哪里都觉得有动静,看哪里都觉得有人影。
他知道我胆小,只要有时间,就会打电话过来和我说说话,虽然他从来不说爱、情之类的话,但他的举动让你明白,他用实际行动爱你,虽然没有甜言蜜语。
最开心的事,就是他休***回来那几天,可以每天在一起,我去上班,他就在家做好我爱吃的饭菜,等我回来。
生命中,有一个可以惦念,和惦念自己的人,就是幸福,幸福如此简单。
这次回来休***,他说要想办法调回本地工作,他没有说是因为我胆小,回来陪我,但我明白,这是为了我,放弃了比较优厚的待遇,选择回来,只是为了让我安心,让我不孤单。
爱,不需要甜言蜜语,简单的陪伴,也是爱你的方式,爱你的人,会时刻陪在你身边,即使不能,他也会想办法做到。
深情不及久伴,就是这个道理。
祝天下有情人都有人陪伴,不孤单,都有人道晚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