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杂烂
发源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著名的传统小吃,是由羊骨架熬制成的上等羊汤,加之以羊肠、羊肝、羊肺、羊血、羊肚、羊肉等肉食,再佐之以羊油辣子、香菜、葱花等,鲜美无比。
北相羊肉胡卜
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
闻喜煮饼
是一种山西省的地方传统名点,正宗闻喜煮饼多产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在山西有着饼点之王的美誉,又有国式糕点绝产之美称。在晋南民间把“炸”就叫“煮”。
闻喜葱花饼
起源于明代。相传,当时在闻喜县衙门口有一家小吃铺,其以特殊工艺用面粉、油、葱花烙烤出的烤饼,层多且薄、皮脆酥香、色泽黄亮、余味悠长,深受当地人和过往客商的青睐,渐渐名扬三晋。
是山西永济的一种民间小吃,相传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闻喜人吃烤枣蛋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作为当地面食的一种深受当地人及外地游客的喜爱。烤枣蛋其实就是馍馍的另一种吃法。晋南人一日三餐离不了馍馍,中午吃面条也少不了一块馍馍,不然好像没吃饱似的,小孩天明一出被窝,第一声喊就是要吃馍馍,农村人早上下地干活,兜里也要装上一个馍馍。
作为晋南腹地的闻喜,这里的人们一代代都是吃着馒头长大的。闻喜人吃烤枣蛋也是源自于对馍馍的难以割舍。从这里也能看出闻喜人对馍馍特有的钟爱。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但闻喜人吃烤枣蛋已经很久了。
起初,因为馍馍又不能长期存放,闻喜人为遵循清明寒食时不让烧火做饭的传统,满足自己对馍馍难以割舍的热爱,爱吃馍馍的闻喜人将馍馍用火烤后,存放起来,等到清明寒食那几天,拿出来直接食用,这样既不用生火,又能吃到馍馍。
闻喜人烤枣蛋的炉子和打饼子的类似,一般是在炉子上放置一个与炉口大小相等的鏊子。打饼子的师傅把在案板上揉好的饼子放到鏊子上烤,烤到馍馍变色后,放入下面的炉膛中继续烤制,让周围均匀受热,烤至馍馍外表金黄,香气四溢即可,最后将其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晾凉即可长期存放。
烤枣蛋顾名思义就是在火炉里烧烤出来的,烤过的馍馍虽然口感酥脆,不易变质,但吃多了极易发腻发干,于是闻喜人就将红枣包于馍馍之中。之所以叫这样的考馍馍叫烤枣蛋也是因为馍馍中包上红枣,就像鸡蛋的蛋清和蛋黄一样,吃的时候就像带着枣馅,极易入口,就点水就可以很容易吃下去,而且味美可口,不会发腻。
烤枣蛋是山西闻喜清明前一大特色食品,其风俗来源于一个人:介子推。
大家知道,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为了纪念春秋晋国贵族介子推。这一天,不准动火,只能吃冷食,因此称为“寒食节”。
相传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其最难的时候生死相随。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就是晋文公。
然而共患难的介子推没有因此居功,拒绝了晋文公的封赏后,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本想用放火烧山吓他出来,可谁知火势太大,居然将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馒头面饼扔进火里,因为他们知道介子推是死于火中。
这和往江里投粽子纪念屈原是一个意思,但介子推的名气却远远低于屈原。
其实他同样值得纪念。
每年的清明时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了,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不会吃热食,只能够吃冷食,也是为了纪念为了自己名节而在绵山里面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所以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
而烤枣蛋就是其中一种食物。做法也非常的简单。人么为了纪念在大火中牺牲的介子推,所以把面揉成团然后扔进大火里炙烤。但是这样的口感不是很好,所以就会往进加各种各样的佐料,其中就有枣泥捯成的馅料,久而久之,就成了烤枣蛋这样的美食了。
到了现在,虽然很多人大多时候会忘记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但是这种食物却没有忘记,而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不就是这样英勇无畏的人吗?不管最后自己的外壳有多么的坚硬,受尽烈火的炙烤,但是自己的内心永远是柔软的,而且香甜,这样伟大的人物能够清楚的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事。这样的死法也不过是他的涅槃重生了。虽然他已经死去了很多年了,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面,永远就下来他的气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