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的矛盾,可以说非一日之寒。他们的***是民族性的,也是国家间的,是自然地理形成的,也是人为造成的。
在历史上,他们都不居住在现在的地界上,但同民族的不同部落。吉尔吉斯人原分布于叶尼塞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古称黠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原区域在河西走廊一带,生活方式偏农耕。汉朝时期,匈奴受汉军驱赶和匈奴各部落间的争斗,使得今天的乌兹别克人西迁至天山北麓(今哈萨克东部),古称乌孙。后来乌孙又被黠吉斯人赶到了今天的费尔干纳和锡尔河阿姆河一带。在唐朝以后,他们经历了突厥化,并各自找到了他们今天生存的地方。当时,该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把他们称为粟特人,并赐"九姓"。
随着751年以后恒罗斯战役唐军战败后,***势力逐步主导中亚,再加上蒙古的统治,使双方的民族矛盾没显得突出。但是,在沙俄"突厥斯坦"时代以后,苏联先后将整个地区先整合为乌兹别克共和国,后又按民族分为五个共和国,并利用各自矛盾将它们分而治之,特别在苏联解体后,双方原有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激化,多次发生民众爆乱,造成死伤无数。
现在两个民族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吉尔吉斯第二大城市奥什以及贾拉拉巴德地区。该地区乌兹别克族人占80%,而按苏联却把它们人为划给吉尔吉斯。这种矛盾使得奥什至今与首都没有火车和航班,而汽车车程需10小时。另外,奥什城外通向乌兹别克的关口常常因为民族爆乱而关闭。这样就相当于放下了随时可以引爆的***。
这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有了障碍。多年前应该动工的新吉乌铁路至今尚未启动。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非常有渊源的,两国同属中亚,并且他们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早期苏联的宪法规定,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行使国家权力。不过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实现,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苏联当时的两个行政区。由于当时苏联***经济的影响,他们之间人员来往频繁。
1924年,一件重大的事情深远了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划分边界。在划分边界以前,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生活方式上。乌兹别克斯坦人主要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其他绿洲定居,而吉尔吉斯人则在山区以游牧为生。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部族的认同,而民族观念淡薄。随着边界的划分,双方的民族意识开始增强。同时,边界划分还造成了边界争议以及“飞地”的产生。
原因就是当时划分边界没有进行细致准备,这使得双方之间的边界和传统的居住区不一致,留下了一些有争议的地区。苏联时期,他们不过是两个行政区,因此有争议的边界问题不大。因为苏联是把中亚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很多基础建设没有考虑到边界问题。比如吉尔吉斯坦的火车需要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当然了,那个时候双方之间关系紧密。比如每天公交车把吉尔吉斯人送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去上班。
不过这为以后双方边界问题埋下了伏笔。两国独立以后,1991年到1999年,双方关系发展顺利;1998年底之前,两国的绝大部分民众没有认为对方国家是“外国”。由于吉尔吉斯坦拖欠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费,最终乌兹别克斯坦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关闭了边境。三天之后,塔什干发生爆炸,16人死亡,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在边界部署武装人员以及设立边界哨所。1999年8月,双方爆发冲突,最终导致边界两边的人交流越来越少,中亚开始碎片化。
从2000到2010年,两国虽然克服边界危机对两国关系的冲击,但是两国整体上渐行渐远。由于边界问题、水***问题、跨界民族问题,以及两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加上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两国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紧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当前的原因。
1.苏联留下的弊端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居民相互迁居现象普遍,民族分布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相互问跨界而居”的复杂状况,然而苏联***人为划分民族并建立民族国家为当前中亚民族矛盾的复杂性埋下了祸根。
这种做法造成五国相互之间均存在众多跨界民族,相互间对某些边界地段走向和邻国境内某些民族聚居区归属问题一直争执不休。过去在联盟中央的协调下,这些边界形同虚设。苏联解体后,原先虚设的边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国界,这些问题就成为各主体民族国家间关系紧张和摩擦的温床。
2.各国内部民族的混乱状况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乌兹别克族是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奥什州和贾拉勒阿巴德州的乌兹别克人凭借背靠母国的地缘条件,与吉尔吉斯人针锋相对,甚至无视吉尔吉斯斯坦***的调解和有关的政令、法规,几乎成为了国中之国。
3.利益冲突
“水***之争”是苏联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中亚五国独立多年来,围绕跨境河流的水***利用和水力发电站建设等问题的争议,仍然是国家间关系紧张化加剧的敏感因素。 此外,“能源之战”、“过境铁路争端”等利益冲突也造成了国家彼此之间的矛盾。
虽然有矛盾,但是,只要两国间拿出诚意、智慧和耐心,求同存异,相信没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36712.html
下一篇
赫兰,赫兰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