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有故事的美食,有故事的美食有哪些

  1. 你最喜欢吃且带有故事的美食是什么?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

你最喜欢吃且带有故事的美食什么?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有话说,最喜欢吃的美食是秋半斤,个大皮薄,水多肉甜,小时候最爱吃。提起秋半斤,我想到了一个记忆深刻的故事,还有点不好意思说。

故事应该发生在童年时代,那年我只有8岁。在夏末入秋季节的一个夜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秋风瑟瑟,吹的庭院椿树左右摇摆,翩翩起舞。树叶沙沙作响声让我想到院墙外的梨树——秋半斤。目光飞过墙头,只见树上挂着数不尽的秋半斤,似乎被月光照的个个发着金光。看着看着口水下咽,只可惜那梨树不是我家的,是奶奶家的。但是太想吃了,于是一个邪恶的想法产生了。

我走出大门,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悄悄的来到树下,双手抓住一个树枝,左脚一蹬,右脚一胯上了树。正当我摘第二个梨时,奶奶家的狗叫了起来,紧接着听见开门声,只见奶奶拿着手电筒出了门,她用灯光四处扫射。此时的我大气不敢出,躲在树上一动不动,也许是太紧张了,一不小心梨从手中滑了,重重的砸在地上,声音是那么的响,心想这下完了。奶奶把灯光向树上照了照,来到树下走了几步,尽然回家了。我的心跳终于恢复了平静,我从树上纵身一跃跳下地,如离弦之箭向家冲。

有故事的美食,有故事的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家吃了梨之后,我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还在想着梨的美味。正在这时奶奶手中捧着几个梨来了,奶奶喊着我的小名对我说,晚上不能爬树,要吃梨跟我说。


宋朝苏轼有一首诗《寒具》,

纤手搓成玉数寻,

有故事的美食,有故事的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

压褊佳人缠臂金。

有故事的美食,有故事的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首诗描写的“寒具”即现在街边巷角经常能见到的“馓子”,也是我很喜欢吃的美食小吃

我们这里老大爷卖馓子,一斤要6至12元钱不等,因为做馓子的面粉不同,有用普通面粉即我们平时吃的中筋面粉,也有用糯米粉的,还有的用精品面粉,根据成本高低定价。

馓子是人们为了纪念“割股充饥”这个成语故事里的主角介子推才发明的。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早年落难,被父亲兄弟追杀了19年,那段时间里经常四处躲藏逃窜,在逃到卫国的时候,重耳因为饥饿向农夫乞讨食物,却被农夫们拿土块戏弄了一番,最后在他快饿死的时候,介子推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做成汤给他充饥,他才能活下来最后创下了一番大事业。

重耳复国成功后做了晋国国君,介子推不愿意和那些因为追随重耳而自恃功高的臣子们为伍,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你最喜欢吃且带有故事的美食是什么?昨天我想吃宫保鸡丁,老公说,先炸花生米吧,啊,油炸花生米,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这些年因为不想吃油炸食物,就多年放弃了,突然回想起来,在八十年代,我公婆家对待花生米的故事,我老公公每年给山东老家寄钱,老家就每年给寄2斤花生米,老婆婆一定把花生米藏起来,留着给老公公喝酒的下酒菜,她说,谁也不许吃,这个抓一把,那个抓一把,一会就没了,生花生米就是下酒菜。我的作法是,先把花生米洗一下,泡五分钟,凉锅凉油倒入花生米,小火炸,不断翻,倒点白酒,看到花生米有裂缝了,就行了,凉了,又回锅炒一下,又香又脆的花生米来了

大家好,我是小凤姐,今天给大家讲述我的家常美食:巴盟面精

面精又称酿皮、凉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具有代表特色的一道美食。

而在我的家乡富饶的巴彦淖尔,人们赋予这道美食一个通俗的名称:面精;说起这家乡的面精,就不得不赞美一下了,它晶莹剔透,白的结晶,而当撒上事先准备好的红油调料后,它又红的诱人,看上一眼就让人馋涎欲滴,当一碗做好的凉皮放在你面前时,它那鲜艳的色泽和诱人的味道,时时刻刻在***着你的味蕾,让你情不自禁的就会说一句:“啊!好香啊”,然后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将其搅拌均匀,让每一条面精都粘上那红彤彤的蘸料,一口爽心爽嘴的面精入口,那种感觉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品尝过它的人,无人不赞叹它的美味。

记得当初还在乌拉特中旗生活时,在我家的附近就有一家特别正宗的巴盟面精,时隔多年,他家的名字早已变得模糊,而他家的味道却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每天晚上回家的途中,都要去他家买一大碗。到家后熬点小米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再吃上一碗筋道的面精,一天的疲惫在这一刻仿佛就全消失了。

平时家常便饭时,要整一碗,逢年过节时,还要整一碗,走亲访友时,更要整一碗,以至于每次去其他地方的亲戚家时,都要提前和我打声招呼:“哎,给我带上一碗你们那的面精哇,又馋的不行了” 可能大家觉得我说的有点夸大,可事实就是这样,巴盟的面精就是这么有魅力和征服力,在内蒙的西北地区,巴盟面精这四个字,都是***人味蕾的一道名词,谈论起它时,都得时不时的咽咽口水,都在感叹,世间美食,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后来,离开了多年生活的乌拉特中旗,再也很难品尝到当初的那种美味面精了,虽说市场上也卖着各种各样的面精,也有打着巴盟面精的旗号的,我也都买过,品尝过,可无论哪一款都没有当初在中旗的那家美味,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家乡的面精前面要加巴盟的原因吧,因为一般其他地方做不出那种味道来。

而现如今正宗的巴盟面精越来越少了,当初家乡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美食,现在也慢慢销声匿迹了,想找一家好吃正宗的,还得打问一下当地的久居户,才能找到。我多么希望还能回到十多年前,再回到当初生活的地方,再去品尝一次当年那美味的面精

我是小凤姐@小凤姐教做菜 ,每天给大家分享一道家常菜的做法,有想学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四季分明,春天有山菜漫山遍野,夏天繁花似锦,秋天金色麦浪,微风吹过,一片丰收景向,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寒***时几乎不着家,那时作业也少,天天疯玩,把雪天能玩的游戏全都玩个遍:滑冰,打雪仗,滑冰板儿(自制的)雪地践行踏着没着膝盖的雪走出去好几里,比谁会第一,一场下来脸红扑扑的,什么严寒,什么北风刺骨全不在话下。现在想想真是的,那些天真浪漫的岁月早已封存在了记忆的深处。而让我念念不忘,时常想起的却是儿时的一道莱是我只有一年才能痛快吃一顿的美食:猪肉炖粉条,你定会觉得可笑,那有什么可好吃的?

小时侯在我们那过年条件稍好点的家都会杀年猪,于是我那最喜欢吃的这道菜就会隆重出场了,肉选的是最好的五花三层肉,粉条是在粉房买的新漏出来的1厘米宽的土豆粉,再就是葱,姜,蒜,酱油,白酒,大料,花椒,肉先煮八分熟,捞出切片,锅加底油,各种调料爆香,放入肉翻炒出油,加白酒,酱油,加水,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炖几分钟,加入宽粉,小火焖炖,至收汁熟,点香菜,装盘,那肉那粉都是一个味了,香,香,香,现在想起依然流口水,长大后,我自己也做过,但早己不是童年那味道了。可能我的回答也唤起了你的回忆,回忆童年的快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