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复兴汉唐的盛世。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政治的顶点。唐朝的胸怀气魄特别大,可以说是兼容并蓄包罗万家,达到了万国来朝的境界。来中国的外国人很多,不仅是来经商的,也可以来定居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有的在中国当了大官。
一是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无论是商贾、使节、留学生都会来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那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带。
外国人在整个唐帝国,尤其是在城市,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显著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使节、商人、艺人、士兵和宗教神职人员,分别代表了政治、商业、***、军事和宗教的巨大利益。
除了上述各类人群,另一个颇为重要的外国元素是佛教僧侣和香客。印度和中亚绿洲城镇博学多才的僧侣和学者将密宗和其教义引入中国,大量朝鲜和日本的佛***涌来拜访名刹宝寺,并在著名寺院学习。
东北方
海路主要掌握在朝鲜人手中,海员们常常沿着黄海北部的海岸到达山东的港口。
西北方
地处河西走廊的沿途城市都有大规模的外国人社区,如敦煌、凉州,外国人的数量要大大超过中国人。
最大的外商中心是番禺港,居民中很大一部分由印度人、波斯人、***人、爪哇人和马来人组成。
北方
最重要的外商中心是两都长安和洛阳,尤其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终点的长安。其国际人口主要由突厥人、回鹘人和粟特人组成。不过如同东南部城市一样,长安也群集了许多***、波斯和印度的商人,波斯人非常多,以至于唐朝***在城市中建立了一个特别机构来照顾他们的利益。
唐代的的外国人,大致有使节、质子、留学生、贡人、僧人、艺人、方士、商人等。当时的外国人喜欢住在一线城市,因而长安与洛阳是他们最大的聚居地,广州、扬州、洪州也很多胡人。
贞观四年(630)唐朝平定了与自己长期对立的东突厥以后,又让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中的近一万户住进了长安。当时唐朝国内还没有完全稳定,还存在各种危险性,太宗却毅然决然地***取了上述措施。十年以后的贞观十四(640)年,唐朝又先后分别接受了来自朝鲜半岛、高昌、吐蕃等国的一千名和两千名留学生。
唐朝境内的外国商人,在史料中有商胡、胡贾、蕃商、兴胡、客胡、海商、海胡、舶胡、西域贾等不同的名称。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欧亚大陆各地的商人纷纷以各种方式前来贸易。长安和洛阳是商胡云集之地。武则天时,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是唐代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唐初波斯、***等外国商民在广州已形成相当势力。除此之外,从内陆到沿海的各个通都大邑、市集城镇都有商胡的足迹。如营州、朔州、幽州、夏州、西州、伊州、肃州、凉州、灵州等。
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教聂斯托利派(景教)、摩尼教等三种宗教自西方传入唐朝,波斯寺、胡祆寺、大秦寺等寺院也建立在了胡人聚居的地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说:“法流十道,寺满百城。”
唐德宗时期,仅仅在鸿胪寺登记造册,也就是说生活起居均由唐朝负担的胡人就达四千人之多。而且这些胡人还都是以各国的使者或者人质等公派身份来到唐朝,然后就一直留在了长安。因而可以想见其他非公派的西域商人以及宗教人士的人数一定是数倍于此。
另外,以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为契机,还有不少回鹘人开始居住于长安,通常的人数不下一千名。因而,唐代长安从一开始就是大量的异国人及其他们带来的文化交流融合、国际化色彩十分浓厚的一座城市。
①当然是当时的国都外国人多,长安、洛阳。
②根据当时的出行情况,海路为主,那么沿海城市的外国人也是很多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3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