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帮妈妈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找猪草,现在的孩子不懂什么是猪草,就是喂猪的青草。那时兄弟姐妹多,都在读书,放***了就去找猪草,边弄边玩,夏天最喜欢去河边,扯的猪草不多,多数时间都是三五成群的在河边摸鱼,开心的很,回家时篮子很少装满,但妈妈只是偶尔责怪几句,从不打骂。再就是帮妈妈推小磨,在我的眼中,推磨是最累的家务活儿,母亲总是让我们喂磨,她一个人推,看着母亲站在磨前,两只胳膊不停的推送,我心里很难受,于是就说,让我来推一会儿,可惜当时才八九岁,力气太小,用尽全力也只能坚持十来分钟,我很讨厌自己力气小,不能帮妈妈一直推,我希望妈妈能歇歇,因为她太累了。尽管兄弟姐妹们多,可家务活妈妈让我们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重活累活还是她自己做的。妈妈已去逝多年,可我还是想念她,总想如果妈妈还在,我一定让她好好享福。
我星期六下午不上课,我代弟弟妹妹!怕弟弟跟人打仗,我骑自行车掏腿蹬带着他俩前一个后一个跟同学满兰球场转圈骑!她带着她弟弟骑!太好玩了等妈快下班了,赶紧拿出作业本装象!大人回来一看高兴了
上小学时,是“***”时期,学校从来不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后回到家,我或挎上竹篮子到村外打猪草,或砍柴,反正能够帮助妈妈的活儿,我都干过,我觉得能减轻一点妈妈的负担,能为家庭做点什么,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同时又是一种责任。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忙的小大人,现如今回想起来,心中还带有些许的自豪感。
⑴捡鸡蛋
那个时候,我下午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个小筐子,去鸡圈里收鸡蛋。
⑵喂鸡子
剁一些生菜拌点面,或者是直接端点玉米籽再或者是麦子,放到鸡圈的池子里,往喂鸡的盆子里舀上两瓢水,让鸡子吃饱喝饱。
⑶打扫院子
在院子里撒上少许的水,用扫把,把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⑷做饭
烧火做饭,我会做玉米糁,夏天时,我会把熬好的玉米糁,用勺子一勺一勺的舀到一个干净的盆子里,盖上盖子,留个小缝,接着把做饭的锅刷洗干净。
⑸刷水缸
60后的童年都是苦涩的,下乡在农村,没有太多的玩具,男孩仅有的就是弹弓和滚铁环,女孩子玩的就是丢沙包和跳皮筋。
记得上学,到学校要走十里长的路。那时农村山里有野狼,天黑以后怕被狼吃掉,放学后就在路上奔奔跳跳的抓紧回家。
当时生产队给每户人家都分羊来养,白天由生产队统一有人负责在山上放羊,晚上统一赶回生产队的羊圈里,因此,那时老师没有布置作用,放学回家后,就帮妈妈拌好羊吃的食料,去生产队的羊圈去喂我们自己家的养。
暑***到了,农村土地上的麦子也是金***一片,只要老天雨水多,贫瘠的土地也是长出了生活的希望,收成也是能对得起汗水的,麦子熟了,生产队队长组织全村的人抢收麦子。因父亲下放到公社,妈妈一人带领我们三个孩子,家里没有壮劳力,在暑期到来时,刚赶上生产队忙碌的拔麦子,也是一年挣公分的好时候。有的土地在山区,妈妈披星戴月的领着我,带上干粮去拔麦,因年龄小,在拔过的麦地里拾麦穗,有时帮妈妈也拔一下,让妈妈拔的快一些,艰辛的挣工分,在那个岁月里,人民公社生产队都是按照公分核算分配粮食的,一年的微博工分收入,到手的粮食也是不够全家人吃饭,就这样无奈的过活着。
小时候,在农村,为了生活,有时间就上山拔猪草、拾柴等这些活都干过,帮妈妈减轻着家庭的负担,度过那艰苦的年代。
作为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南方人,海蛎简直是最常见的美食了!每天感觉周边的伴奏音乐都是铿锵的敲海蛎的声音。
成片的海蛎田、每家每户敲海蛎、空气中都飘荡着海水裹着海蛎的腥鲜味……对了,你猜对了,就是闽南的海边最常见的景象,可以说,海蛎真的就是年少美食中翻不过去的一页。
海蛎当然有营养价值了,大家难道都没有听说它有***的功能吗?(那我也当不知道,哈哈哈),它富含蛋白、脂肪、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牡蛎肉富含糖原,可以改善心脏以及血液循环,减轻胰脏负担,富含牛磺酸,有解热抗炎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反正还是比较好了。
至于做法,在我看来,海蛎属于蛮圆融的美食,出现在各种煎烤炸煮的菜谱中,毫无违和。最寻常的当然是牡蛎煎啦,一个鸡蛋、地瓜粉马蹄韭菜青蒜,就可以完美复刻。
除此之外,海蛎还有多种做法:清蒸牡蛎也能鲜掉美貌、椒盐海蛎子也风味十足、牡蛎当馅料,包入灌汤包,也能滋味十足;和着豆腐打汤,加上几朵蘑菇,清新可人蘑菇汤;大火小炒鲜牡蛎,菜汁拌饭超级营养。
在海边,海蛎早已打破被定位为主食或者菜品的范畴,反正菜中有饭,饭中有菜,都能胜任。要说不能吃的人,小宝宝要慎重哦,当然如果有脾胃虚弱、水产过敏的人也要小心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3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