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榜单推荐 > 正文

朝鲜战争免费旅游城市,去朝鲜战争

  1. 美国为什么选在仁川登陆?
  2. 朝鲜“壬午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美国什么选在仁川登陆?

朝鲜战争美国选择在仁川登陆,是经过多方面综合考量得出的结果。

仁川港如果不在涨潮期间,就是一个大型泥潭,根本就不利于登陆,这也是没有让朝鲜引起重视的原因。但是仁川港每年9月份涨潮,美军利用了这一自然现象。

仁川港远离朝鲜的防线,但对首尔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那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对美军物资补济很方便。

朝鲜战争免费旅游城市,去朝鲜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军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和朝鲜的大意终于如愿登陆!

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的战争***,也正是仁川登陆奠定了他在朝鲜战争早期的江湖地位。

之所以仁川登陆会显得那么重要,那是因为,虽然仁川是朝鲜半岛的蜂腰部,战略地位显要,但是却不适合现代机械化部队登陆。

朝鲜战争免费旅游城市,去朝鲜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仁川港水深不足,潮汐落差太大,一旦登陆失败,潮汐退却,对暴露在朝鲜炮火之下却无路可退的登陆美军就是灭顶之灾。

而且仁川因为地势原因,特别容易防守。正因为如此,朝鲜军队根本没有想到美军敢冒险在这个地方登陆,坦克登陆舰吃水要29英尺,这样的条件仁川港一月中潮汐来临时能够达到的情况少之又少,而且即便潮汐让水深达到了,也就两三小时就会退却。

但是美军正是利用了朝鲜军队的麻痹心理,在登陆开始前***用了声东击西的战略,先是对群山港狂轰滥炸,让朝鲜军队误以为美军要在群山港登陆,将防守焦点集中在了那里。

朝鲜战争免费旅游城市,去朝鲜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美军发起登陆战前,才突然改变轰炸区域,开始全面轰炸仁川市!朝鲜军队即便醒过神来了,就是行动再快也跑不过飞机,于是美军就险中求胜,在仁川登陆成功了。

要知道,仁川港距离汉城市不过30公里左右。一旦登陆成功,以美军机械化推进的速度,朝鲜军队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会被铺天盖地的炮火和钢铁洪流打个措手不及。而且一旦夺回汉城,已经南进的朝鲜军队就失去了补给线,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坐困愁城,眼睁睁的看着被包圆。

从战争结果看,美军完全达到了战略目标,朝鲜军队的精锐部队几乎伤亡殆尽,一战之下,军心溃散,一路败退到了鸭绿江边。最后不得不由志愿军来收拾局面。

美军(美国)登陆仁川是发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事情,当时距朝鲜战争爆发已经过去近三个月时间。用“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话说:我要用5美元的投入,换取50000美元的回报。试问,世界上做那种事情能得到这样“暴利”呢?可能也就是仅限于理论上的***了。

因此,美军的仁川登陆就像是一场豪赌。如果当时麦克阿瑟输了,那么后来我们的人民志愿军也就用不着再踏上朝鲜国土参战了。而事实证明,麦克阿瑟指挥下的美军赢了,他们在付出极小的伤亡之后占领仁川港,十日后宣布收复汉城,此后,朝鲜战争的局面得以扭转。那么,美国为何要选在仁川登陆呢?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其实早在七月初,麦克阿瑟就有了一个叫作“蓝心行动”的登陆作战***。但是由于两个原因被搁置了:

一是当时战局尚不明朗。因为朝鲜人民南攻的时候,尽管南朝鲜军队一败涂地,但是美军还没有大规模地面介入,所以美国、尤其是麦克阿瑟认为还有力挽狂澜的信心。

二是仁川港不适合登陆作战。因为仁川港是一个浅水港,只有涨潮时才能勉强满足舰艇的航行,但这个涨潮期每月只有三天,且每次只有三个小时。而退潮后的海港就是一个大泥潭,人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是舰船了。如果登陆部队搁浅于海滩,必然会成为北朝鲜的靶船。另外,仁川港的入海口飞鱼海峡呈“狭长”形,非常适合埋设水雷,因此美军还面临被炸到“灰飞烟灭”的风险。

因此,综合上述两个原因,美国的参谋部联席会议明确反对麦克阿瑟的冒险行动。于是,麦克阿瑟也只好先选择正面同朝鲜人民军打阻击战。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仁川登陆的***,并随着战局的变化,最终付诸实施。因为美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终不能化解朝鲜人民的攻势。

原来,美军于7月初先派出了由一个团人员组成的“史密斯特遣队”,到乌山驻防,阻击人民军南下。结果,仅半天时间,特遣队被打的狼狈溃逃。

仁川登陆战役是麦克阿瑟策划和指挥的成功战例。当时朝军进攻韩国,大兵压境,围攻釜山。釜山一破,汉城必危。在汉城的美韩军队只能弃陆入海。则朝鲜统一可期。面对危局,麦克阿瑟力主登陆仁川。可切断朝鲜军后方补给,解釜山之危。则汉城可保,并趋势反攻,将朝军赶至鸭绿江一线。

仁川朝军守军不多,但易守难攻。朝军对美军攻仁川未作防备。麦克阿瑟可以说是攻其不备。因此取得了仁川登陆胜利,使釜山朝军失了后援,腹背受敌,不得不溃败,退守鸭綠江。

美国在仁川登陆?这是讲朝鲜战争吧!

1950年6月29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亲赴战场巡视后,决定凭借美国海军和空军的绝对优势,首先阻止北朝鲜人民军的南进,然后从其背后实施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夹击人民军。随后,麦克阿瑟命令有关登陆作战专家制定了名为"铬铁***"的登陆作战方案,初步确定仁川等三个可供选择登陆地点。

仁川,是朝鲜中部西海岸的一个港口,位于汉城西南40公里处,是朝鲜国土东西最狭窄的"蜂腰部位"。

虽然从地理条件及军势范围来看,仁川登陆的成功率很低,但如果成功,效果却是最大的。

在仁川登陆成功,将有效切断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使人民军腹背受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民军的海军力量薄弱,即使被发现了,只要退回海上,损失也不会太大!

麦克阿瑟最终选择在仁川登陆,战势果然急转而下,人民军被迫全面回撤,局势逆转!

朝鲜“壬午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谢谢邀请!

近代朝鲜的壬午兵变发生于1882年,因为当年是农历的壬午年,所以得名。

(清末《点石斋画报》刊登的新闻画:壬午兵变)

背景

壬午兵变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朝鲜王国内部的高层政治斗争。即当权的国王李熙、王妃闵氏,乃至闵姓外戚集团,与过气的国王的生父大院君李是应之间的权争。

(朝鲜国王李熙)

在李熙大婚亲政之前,朝鲜的国政类似于清王朝的垂帘听政,事实上是操控在国王的生父大院君手中。而当国王大婚亲政后,国王生性懦弱,大计都是出自王妃闵氏,以至于朝鲜国政大权主要操控到了闵姓外戚集团手中。大院君一直意图翻牌,在寻找着机会。

导火索

19世纪中叶,中国被两次***战争重开国门之后,其附属国朝鲜也收到冲击。为了应对内外交困的局势,1863年开始,朝鲜国王高宗的生父大院君总理朝政,决心“刷新弊政”。与邻居日本一样,大院君同样提出了“富国强兵”方针,要通过改革充实国家财政和加强国防力量。

大院君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建立在农本主义基础上的。为了消除还谷制的弊端,下令实施《社仓法》,减轻农民负担并充实国家参政。军事方面,大院君积极鼓励研制新舞器。他下令参考中国的洋务书籍(包括魏源所著《海国图志》),并引进佛郎机炮进行模仿制造。在政治方面,大院君裁撤书院,废除备边司,有力打击了横行地方的两班势力,打破门阀党派、***取任人唯贤的人事政策。

然而大院君的改革不涉及促进工商业、矿业、对外贸易等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方面。其政治目的也无非是强化王权,对于民众权利仍然保持无视的态度。十年改革之后,明治维新取得初步成功的日本开始进行干涉,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的《朝日修好条规》(江华岛条约)标志着朝鲜没能免去半殖民地化的命运。大院君被迫下野,取代而至的是高宗的王妃、闵妃为幕后掌控者的势道***。

闵妃势道***从外戚专权利益出发,全面否定大院君十年改革政策。虽然也关注并***纳一些近代文物器械,但其保守特性及其试图进行更彻底政治制度改革的激进开化派不满。事实上,大院君下野之后朝鲜经济很快开始崩溃,社会从上到下都变成了火药桶。

壬午兵变本身过程比较简单。由于财政困难,连续十三个月发不出军饷,并且日本训练的新式军队别技军横行霸道,激起了士兵们的不满,在汉城士兵柳春万、金长孙的带领下捣毁官府、包围王宫,将闵妃赶了出去。起义很快得到朝鲜民众的支持,很多民众加入起义军,他们烧毁日本公使馆,拥护大院君重新掌权。但大院君在位只有一个多月,便遭到日本和清***的干预,派兵帮助闵妃镇压起义军,闵妃于是再次掌权,之后实行更加严酷的封建统治。闵妃后来与不断深入侵略朝鲜的日本之间发生冲突,最终被日本浪人残忍***,这使得闵妃在后世朝鲜历史评论中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但她从政治家角度而言,和慈禧一样是很失败的。

“壬午兵变”是朝鲜王朝后期所发生的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兵变迅速推翻了当时朝鲜王朝的实权者闵妃集团,然而因为清朝等派遣大军镇压,仅仅一个月就被清朝平定

更何况,壬午兵变的局限性非常大,并没有驱逐列强在朝鲜王朝的势力,也没能改变封建体系,更引发了后来的“甲申***”等,引起了朝鲜半岛近代的大洗牌

朝鲜王朝几乎与明朝同时开国,历经明灭清兴,直到近代列强入侵后,与清朝同样闭关锁国的李朝的安静日子也被打破。

李朝末期王室嫡脉绝嗣,与清朝一样,当时朝鲜王朝从宗室选了李熙也就是后来的高宗入嗣。不过大权都掌握在了李熙的父亲兴宣大院君李罡应手中,高宗如同傀儡。

李罡应是著名的顽固保守派,奉行“闭关锁国”的同时,大规模扩建景福宫,攻击外国列强,又大规模清绞各地的势道家族。大院君的做法使得其真正做到了里外不是人,李朝内外都相当厌恶。

而作为高宗李熙正妻、大院君儿媳妇的闵妃,在后宫并不得宠。但非常有头脑心机的闵妃,最终却成功发动宫廷***,强迫公公李罡应退出朝堂,大权重新回到高宗与闵妃手中闵妃掌权后,亲近日本、清朝,大规模裁撤旧制,模仿清朝洋务运动一样进行了各种所谓的“改革”

不过闵妃的做法非但没有让李朝富国强兵,反而得罪了更多外部势力,同时日本等入侵使得李朝财富加速外流,各种矛盾剧烈激化。最终,因为李朝军中粮饷被克扣,引爆了一切。

虽然壬午兵变声势浩大,但清朝日本纷纷派兵干涉,不到一个月这场兵变就被压制了下去。而清朝派遣去李朝的人,就是后来著名的袁世凯。朝鲜王朝也就是袁世凯的发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