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凤翔县简介:凤翔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凤翔县邮政区码为721400,享有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
凤翔县行政区划:凤翔县辖12个镇、5个乡:城关镇、虢王镇、彪角镇、长青镇、横水镇、柳林镇、陈村镇、郭店镇、糜杆桥镇、南指挥镇、田家庄镇、姚家沟镇、尹家务乡、唐村乡、董家河乡、范家寨乡、汉封乡。县***驻城关镇。
凤翔县旅游景点:
东湖公园--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故取其名。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你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宝玉山--宝玉山坐落于昆仑山脉支系千山北麓麟凤交界的羊引关,距凤翔县城北30公里,凤灵公路左翼。据山上汉白玉石碑记载,建于唐高宗元年。
石佛寺--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
秦穆公墓--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
凤翔县特产:彩绘泥塑、西凤酒、钱钱肉、陕西腊驴肉、宝鸡辣椒、凤翔臊子面、凤翔苹果、大海子羊肉宴、凤翔腊驴腿、凤翔豆花、豆花泡馍、《西府》牌腊驴肉、凤翔木版年画等。
凤翔县在陕西省西部、渭河平原西部。属宝鸡市。面积 1179 平方千米。人口50.7万。辖12镇、5乡。县人民***驻城关镇。春秋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自平阳迁都雍城(在今城关镇南),至秦灵公(前424—前415)秦国于此为都二百五十多年。后为雍县。秦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北魏太延二年(436年)于县兼置平秦郡。太平真君十年(449年)于横水镇置横水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又于雍县兼置岐州。西魏改平秦郡为岐山郡。西魏、北周之世,废横水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州、郡移治今址,三年废郡存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岐州为扶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州为扶风郡。至德元载(756年),以相传周初有凤鸟集鸣岐山,翱翔南飞,扶风郡改称凤翔郡;分雍县地设天兴县,并改雍县为凤翔县,二县同城而治,升郡为凤翔府。宝应元年(762年)省凤翔县入天兴县。北宋熙宁末至宣和末秦凤路治于凤翔府。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二十七年置凤翔路,治凤翔府。元初废凤翔路。1913年废府存县,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1年迁治驻宝鸡。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岐山、麟游二县并入凤翔县。1960年属宝鸡市。1961年以原域析出复设岐山、麟游二县,属宝鸡地区。1***1年属宝鸡市。地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过渡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麦、玉米为主。虢王镇为本省“秦川牛”基地之一。有酿酒、化工、建材、造纸、陶瓷、农机、木器、纺织等工业。特产西凤酒、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烟花纸炮、皂素、皂金漆器、西凤草提篮、草帽等。凤麟、凤千公路和西宝公路北线经此。名胜古迹有秦穆公墓、秦公陵园、雍城遗址和东湖公园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4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