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邀,记得小时最喜欢的就是每逢佳节跟随父母去赶集,虽然赶集和小孩没什么关系,由于当时家里穷,平时根本吃不到什么东西,也就只有赶集的时候,父母才会给买一点,所以就每次都要撵着去!
当时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到地方之后又累又饿,首先找个地方吃饭,我们家长最平常又非常出名的一种美食,逍遥镇胡辣汤来上一碗,随然是家乡美食,本人不擅长做饭,知道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做,胡辣汤上来以后,想要口感好,必须放上一点香醋,喝起来简直是人间美味!
喝胡辣汤是吃不饱的,然后再到隔壁去买点水煎包,我们那边的水煎包一般都是回民卖的,里面的馅是牛肉或者羊肉,看着水煎包在平底锅里滋滋拉拉的煎好,外焦里嫩,色泽金黄,端上来,夹起一个咬上一口,立刻满嘴流油,香味扑鼻!
集上有卖凉粉的,晶莹剔透,刮上一碗,里面加上一点人家自制的香椿叶,吃起来唇齿留香,肉盒子来上一个,面饼里夹上肉馅,在油锅里煎熟,馅是韭菜和猪肉,吃的时候别提多香了!
小时候那些感觉人间美味的小吃,此时吃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小时候每次到赶集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不仅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记忆中的赶集时刻,还记的小时候经常陪奶奶一起去赶集,一般大人都会前一天晩上告诉你,明天咱们去赶集。这一晚上翻过来,调过去的觉都睡不着,嚷嚷着快点走呀,买好吃的,是不是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那时的交通基本靠走,走一段坑洼不平时土路,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有拉着小车去邻村磨面的,有挽着包袱领着孩子回娘家的小喜妇,有挎着篮子去卖鸡蛋的,逢集不是每天都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每当逢集的时候农村里面总是格外热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小孩的,大人的,男人的,女人的,笑的,骂的声音此起彼伏。在不到五米宽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马路挤的水世不通。
赶大集期待的吃包子,水煎包是集市的灵魂,没有水煎包集市如何能称的上集市,一条长长的案板,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就是一个包子铺,水煎包是两面煎,黄灿烂的,油滋滋的,包子真好吃,包子皮是脆的嘎嘣。包子又香又韧的。记忆里的爆米花,是那么的原汁原味,淡中却带着那么一些清新。那个时候膨爆米花的总是一个老大爷,在集上的角落里,听到那膨膨的声音,总会在自家玉米缸里捞上一勺,像奶奶拿上几毛钱,然后后冲过去,排着长队。新奇的看着老大爷摇着摇着,将我们带的玉米粒变成一袋袋可口的爆米花。糖瓜少有人知。农历腊月二十三有吃糖瓜的习俗,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糖瓜,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要是上年纪的老奶奶吃个糖瓜,特别可爱,咬不烂,化不了,在奶奶嘴里倒过来倒过去的,特美好的时光。
赶集留给我甜蜜的回忆,留给我温暖的记忆,过了无忧无虑的年纪,赶集也不再那么有趣。
农村赶集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作为80年代出生在山旮沓的农村娃,小时候很少离开村子。读书的时候都要步行两三公里。大人们去赶集时偶尔会带些好吃的给孩子。童年中吃过北京方便面,它还在哩。最早是小浣熊干脆面。干脆面里有很多卡通人物卡片,最早大家都喜欢收集那种漂亮而精美的小卡片。
还有就是面窝(一种油炸的面食,边缘较厚,中间薄或空心)那个纯手工做的面窝真香!由大米,黄豆精盐葱花,芝麻,姜沫配比油炸出来。其色泽金黄,呈圆形锅状,边缘厚实柔软,中间焦脆而不糊。实在是香,一般作为早餐极佳,配上一碗黄酒那就绝了。
还有一个就是黄石港饼。此饼当地作坊都会做。而且当时市面流通的月饼也是黄石港饼繁衍出来的。大别山区盛产芝麻。精选小麦粉发酵处理再两面抹上白芝麻,小火慢慢烤烙,那叫一个香。经常放学回家或者带在路上吃一个或半个。还有一种类似西樵大饼,以前没少淘气,父母会买些大饼作为哄孩子的法宝。 父母从集市或者乡村货郎那里买的红糖鸡蛋卷映象最深。金***鸡蛋卷里面沾裹着一撮红糖(记得是桃红色的)至今都是满满的回忆。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赶集,因为赶集的时候非常热闹,也有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那小时候在农村赶集的时候,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1、 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用一根竹签把山楂成串,然后在浇上麦芽糖,吃起来味道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的颜色,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大红色,在集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已经是我们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
2、 麦芽糖,小时候经常能看到,有人用扁担挑着麦芽糖,手里拿着铁锹敲的当当响,嘴里说着“麦芽糖嘞,好吃的麦芽糖嘞!”刚买的时候是硬的,手里拿一会就变软容易粘手,吃起来甜腻腻的还粘牙,不过小时候就喜欢吃甜的东西。
3、 豆腐串,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辣,越辣越好吃,豆腐串就是特别辣的一种,先用卤水煮熟豆腐串,在用辣椒、香菜、酱油、盐、味精制作成的辣椒作料,涂抹在豆腐干的表面,吃起来香辣无比,回味无穷。
4、 凉粉,天气热的时候,集市上也会有凉粉卖,能吃上一碗放些红豆在加些红糖水的凉粉是非常妙哉的事情,我们这的凉粉还可以加甜酒作为辅料,味道非常清爽可口。
5、 老冰棒,那时候卖冰棒,还是用老式单车在后面绑一个箱子,箱子里放着冰棒,那时候的冰棒还是比较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木片,冰甜冰甜的,小时候都爱不释手。
6、 切粉,赶集的时候,能吃一碗切粉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放上本地秘制的猪肉哨子,在加上几颗花生,在来一勺辣椒,那味道是非常爽的,我们这边的切粉,必须要加花生,不然就没有灵魂,现在很多外出的人回乡,都会叫上一碗切粉,因为那是小时候的味道~
以上的东西就是小时候,赶集时好吃的东西。
谢邀!我是80后,小时候赶集,大人都会给买好吃的。比如油条(老家叫香油果子),姜丝(一种甜食,咯嘣咯嘣脆甜)人造肉,每次妈妈都会给我买,改善生活。在买点瓜子,夏天买冰糕和汽水,小时候最喜欢赶集和走亲戚了。
关于说到妈妈这个字眼我非常激动!现在时常想起我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饭菜,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菜就田里挖***疙瘩,到家后妈妈用水一遍一遍的洗干净,再用开水煮一会出锅。然后放油葱姜蒜遍炒,煮一会香气扑鼻,吃起来好香啊!这是我几十年都记忆犹新的。万分感谢妈妈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条件不好,很少吃肉,但是我妈也会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我喜欢吃韭菜鸡蛋饺子,不吃肉饺子,过年时,我妈就会包两种饺子,一种肉先的,一种韭菜鸡蛋的,还有,我喜欢吃小油条,葱油饼,煎饼,我妈也经常做给我们吃,还有一种红糖疙瘩汤,你们应该没有吃过,就是用面粉搅得面疙瘩,放点红糖,煮开,也很好吃,小时候的美食,很是怀念!
记得妈妈做的最好吃的美食有很多,芹菜瘦肉,香肠,炖鸡肉,记得小时候家里没钱的时候妈妈总是想法子做好吃的给我和我姐姐吃,那时候觉得妈妈做的任何东西都好吃,特别是过年妈妈要卤年货,那一锅的东西真是好吃,猪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有
妈妈做的美食是我永远的念想。
妈妈是个勤劳善良、能干泼辣的人,她为我们这个家不辞辛苦默默付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从小是吃着妈妈做的美食长大的,她总是想尽办法为我们打造不同的菜品,有用松木熏制的腊肉、老石磨磨的豆腐、山上捡的野枞菌,还有菜园子里那翠绿的青菜......
最难忘的是每年春节的团年饭。我们土家族的习俗过的是赶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子时一过,我们就可以吃团年饭了,而且越早越好。腊月二十九一早,妈妈就煮好猪头(我们叫猪首),然后由爸爸和哥哥用箩筐抬着,拿着香烛去土地公公那里敬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敬香回来后,就可以拆猪头了,猪头可以分成好多盘菜,可分成猪耳朵、猪嘴唇、猪舌子、猪脸庞等等。每当这时候,我们就围在灶台边,等着妈妈把那坨最好吃的瘦肉塞进我们的嘴里,嚼得嘴角直流油,那香喷喷的味道至今还回味无穷。
团年饭是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她早早的把最好吃的菜都备好了,吉时一到,便挥舞着锅铲左右翻飞 ,不一会儿,便是满桌美味,起码是四个滚泡泡的火锅、大块的腊肉、有头有尾的鲤鱼等等,一共有十二大碗,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月月红火。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团圆饭,一边举杯共饮,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派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场景。
母亲已经离去快十年,我们再也吃不到她做的美食了,好多年前留下的一张照片一直没有舍得删掉,常常翻出来看看看,仿佛还在昨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4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