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资讯 > 正文

舌尖上的东京,舌尖上的东京原名

  1. 《舌尖上的东京》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哪些异同?
  2. 东京四大美食?
  3. 日本人吃饭团是因为战争吗?饭团怎么做比较好吃?
  4. 我国南方人“视米如命”,日本的“饭团文化”却为何没大范围流行?

舌尖上的东京》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哪些异同?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舌尖上的东京则是记录一些东京的特色食品,让人了解东京的美食,可以给人们一些参考。二者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现好吃的,好看的美食,可以适当了解别国文化。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播出以后,也带动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各种舌尖上的xx也开始流行,诸如舌尖上的美食应用,舌尖上的大连,舌尖上的辽宁等,不过让依依觉得最美味的还是舌尖上的家乡菜,也可以说是家庭烹饪。没有特殊的摆盘,没有惊艳的色彩,可能仅仅是一碗汤面一盘蘸酱菜,但家的味道会让普通的东西变的异常美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于是对食物的色、香、味儿的追求提高了,食物也随之改称为美食了。舌尖上的中国和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给你们带来参考。

东京四大美食?

1一兰拉面 (新宿中央东口店)

这里很多中国人排队,应该去日本90%的中国人都吃过。

舌尖上的东京,舌尖上的东京原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兰拉面是日本拉面界的最顶端,他们家的面汤十分浓郁。

2蟹道乐(银座八丁目店) (Kanidouraku)

蟹道乐这家店是东京蟹料理最顶端的。历史已经有50年了,店门口有只大螃蟹模型是它家店的标志性招牌。

舌尖上的东京,舌尖上的东京原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人吃饭团是因为战争吗?饭团怎么做比较好吃?

饭团倒是日本的饮食特点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行军打仗还是常人外出旅游都曾作为的主食之一,虽然这玩意在制作时有点小麻烦,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方便携带,而且食用方便,而且不用筷子、勺子等餐具,直接可以用手拿着吃。

所谓的饭团就是直接将煮熟的米饭用手压成一个形状,使米饭保持团状或者块状,使松散的米饭压的严实不至于掉落,而普通老百姓在劳作时会带上一两个饭团在中午时当午饭吃,这样就不用回家煮东西吃,就是这样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的食品从古流传至今,从日本百姓生活用到了军队。

至于怎么做,最原始的方法,你拿一个碗往里面舀饭,然后用饭勺用力往下压,将饭嗯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将碗倒扣过来,一个简单的饭团就做成,至于味道什么的………什么?行军打仗干活你还想要有味道?要知道饭团这玩意在日本古代可不是谁都能吃得到的,能吃饱就不错啦。
“男人们的大和”
的剧照,穿白衣服的这位是厨师,剧中有一段做饭团的场面

舌尖上的东京,舌尖上的东京原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前面两位美食家的方法大家如果觉得不不嫌麻烦可以一试,现在大家应该能吃得上饭了吧。至于我个人想法吗,这饭团和粽子是一个意思,但是肯定没有粽子好吃,日本人想和中国人比吃的,做梦吧你。不是有人说了吗,在日本拍舌尖上的日本最多只能拍两集,一个是寿司和饭团,一个是生鱼片。至于中国吗,你自己去看舌尖上的中国吧,而且是未完待续的哦

饭团的起源可以回溯到弥生时代(西元前五世纪到西元三世纪间的800年间)。在西元1958年,日本考古学家在青森县南津郡的垂柳遗迹中,发现二百粒弥生时代中(200B.C.-100A.D.)的炭化米,及残留稻谷痕迹的弥生陶器。其後,又在石川县鹿岛郡西町杉谷的文化遗迹中,挖掘出三角形饭团的炭化米。据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的研究,他认为日本原住民族,「利用三角形的外模制造饭团,象徵心脏,恭奉於神前。」这条资料或许可以视为御饭团起源甚早的佐证。

我国南方人“视米如命”,日本的“饭团文化”却为何没大范围流行?

南方人怎么就视米如命了?我是云南人,和很多北方朋友比较熟,有一些北方朋友他们很少吃米饭,做饭是饺子和馒头不等。南方人虽然主食是米饭但也不排斥面食,只是吃多少的问题。不管南北方,都有一个饮食习惯问题。同样是南方人,有个湖北朋友也和我说云南菜做鱼都不好吃。同样,相比湘菜我更喜欢川菜,因为川菜味道柔和而湘菜味道比较硬(各种食材的味道做成菜后没有柔和,各是各的味道)。不管什么习惯,我们都不应该排斥各地美食。提高自我鉴赏美食的能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很多地区本来就有自己特色的饭团,日本的饭团、寿司都是中国原创,只不过传到日本狗经过发展最终演化成了日本的传统美食。作为外来的日本饭团,大家或是出于尝鲜或是奔着舶来品的名头而去,都不会大范围得流传啊。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的711、罗森里虽然也有卖日本饭团的,但是并不会大范围得形象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的,而且我本人也不觉得日本饭团好吃(「・ω・)「嘿,我还是喜欢咱们自己的饭团口味。

日本饭团在日语中意思是“用双手捏”,有捏得较松的和较紧的两种。在日语里名称还不一样。起源于日本士兵出征打仗时为方便解决吃饭问题预先做好带在身上的一种类似干粮的食品。

传统的日式饭团基本是三角状,主要成分是大米与海苔。再加上一些小馅料作点缀。

日本饭团据说有很久的历史。最早起源可追溯到什么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时期的什么年代出土的炭化实物,又有另外出土的公元250年至公元600年的炭化实物。我一直怀疑这么混乱的历史表述有错。到底是原始翻译有错?还是网上传播***有错?我无法确定。总之,很难让人信服。

即使他们日本的饭团历史可追溯到有我们秦始皇差不多的时期那么远,日本饭团文化也不可能流行出日本列岛范围,日本直到清朝中叶,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就算饭团历史再早,也是远远比不上我国同时代南方人相应层次的人群生活的接近荒蛮落后地区的一种饮食方式,不可能向外传播。因为日本本岛统一都很晚,在我国进入唐朝时刚统一,就想向朝鲜扩张,被***教训了一顿,更不可能跨越出日本列岛以外的世界其它地方大范围流行。

我国南方直到十八世纪末到上世纪初的清末时期,才渐渐与日本较多往来,华东一带靠南的南方接触日本文化的人稍多一点,南方两广与日本人接触更晚。此前,明朝的倭寇一直在我国沿海骚扰抢掠,直到清朝鼎盛时期,深受我国沿海人民深恶痛绝,怎么可能有日本饭团这种饮食文化向中国南方传入?

(南方人过年过节时才做的用米来加工做成的年糕)

我国南方盛产稻米,饮食文化发达,人们聪明能干,善于创新,做米做饭做各种深加工的办法很多,如两广的将米打成粉再加工做成的荷粉、米粉、粉丝、米糕、糍粑、粽子、炒饭、煎堆、簸箕饮、块籺、年糕、粿类等等,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日本饭团相比,滋味不可能优越到哪里去,迟迟不在我国南方流行,正常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