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汉代美食,汉代美食有哪些

  1. 汉代的宫廷饮食有什么特点?
  2. 汉代时,河西地区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汉代宫廷饮食有什么特点?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段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时期,皇权高度集中。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制定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宫廷制度,宫廷中的饮膳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御膳的备办、传膳、进膳、用膳和赐食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不可侵犯,体现了皇帝神圣的饮膳之制不可僭越。

汉代宫廷里的饮食内容,如今通过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能够略知一二,下面给大家分别介绍汉代宫廷主副食的特点。

在主食方面,汉宫中的主食为各种粮食,其中以麦的地位最高。此后面食的品种渐渐增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汤饼、蒸饼和胡饼三大类。其中,“汤饼”是煮饼、水溲饼、水引饼的统称。水引饼是我国面条迄今为止所见的最早的文献称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记录。蒸饼是将面粉加水调匀,然后发酵,做成饼状蒸熟而成。胡饼是用炉子焙烤而成,与今日流行于新疆等西北地区的馕饼类似。

汉代美食,汉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副食方面,当时宫中多珍奇之食。如今有记载的汉代宫廷美食有“猩猩之唇”、“獾獾之炙”(烧烤而成的獾肉)、“隽燕之翠”(燕尾肉)、“旄象之约”(旄牛之尾和象鼻肉)。还有一道美食叫“五侯鲭”,成了后世美食的一个代名词。

宫廷中的水果种类也很齐全。汉武帝曾经专门在南越地区兴建扶荔宫,种植香蕉、龙眼、荔枝和橄榄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每年定期进贡长安。张骞通西域后,引进了葡萄、石榴、胡桃等域外水果品种,进一步丰富了汉代宫廷饮食。

汉代皇族拥有庞大的食宫队伍。少府系统中的太官、汤官、导官、庖人分别负责皇帝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从择米到烹饪的各个方面。

汉代美食,汉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宫廷宴会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参加宴会者“以舞相属”的习俗以及“男女大防”的松懈

以舞相属

汉代一种交谊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

“男女大防”的松懈,在汉代女性可以在公开场合与男性一同宴饮。西汉初年,志得意满的汉高祖刘邦回到家乡沛县,当地女子与男子一起在皇帝摆下的酒席上醺醺然

汉代美食,汉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的主食仍以五谷为主,但其中又以麦的地位最高,成为宫廷饮食的主食

汉代宫廷饮食中的另一个特点是豆制品日益丰富多彩,到了汉代,由于石磨的普及,人们开始将大豆做成了豆腐、豆腐等副食

历代宫廷都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来彰显***威仪,尤其在秦汉时期,周礼的影响仍波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宫廷皇室的一些正式场合就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汉代宫廷在祭祀、筵席、节庆等诸多活动中都透着一个“礼”字,这既是礼仪所致、亦为等级所致。在一些盛大、或重要宴会中,通常会伴有各种礼乐、甚至专门彩排的歌舞助兴。就日常生活饮食而言,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每天的第一餐叫朝食,又叫饔(yōng)。古人将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这个时刻叫食时,约现在的九点左右。第二餐叫餔(bū)食,又叫飧(sūn),一般是申时即下午四点左右吃饭,睡前就把食物基本消化完,有利于身体健康。《说文解字》载“饔,孰(熟)食也”,也就是早饭要现做现吃;“飧,食之余也”,就是把早上剩下的饭热一热吃。一些王公贵族也有在午时加一餐,但不属于正餐,大多以甜点类或瓜果为主。

春秋至秦汉时期还没有凳子靠椅之类,因此当时的“坐”看上去更像今天的“跪”,是“席地而坐”。席和筵本是同义,区别在于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才是供人坐的。因此古人睡觉不能在席子上面,正所谓“寝不安席”。竹席最初叫箦(zé),这在当时是十分贵重的陈设。

当时的王公贵族每逢到场在筵上还要再铺一张席,谓之重席。如: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两重,席的花纹也有差别,以显示等级差异。而席平时是卷起来的,为了防止卷起,等到客人用时才在四角压上“席镇”。(上图)

尽管筷箸早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但在秦汉时期廷宴席时仍以手和匕为主。这里的“匕”(上图)在古代是指勺或汤匙而非我们今天所说的匕首。汉景帝为试探周亚夫,特意没有安排匕给周,周亚夫桀骜不驯和耿直的个性竟因此不满,结果遭到罢免。

汉代时,河西地区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汉代的饮食文化和饮食观念较之前代进步了很多,食材的种类增加,烹饪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汉代时河西地区的水***还是相当丰富的,既有河水也有高山冰雪融水,山麓冲积平原很适合进行农业耕作,同时山坡草地还十分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正如《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匈奴之俗,食畜肉,饮其汁”,当时的匈奴也曾在河西地区一带放牧。汉代,张骞通西域,河西地区作为沟通中原和域外的重要通道,这里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受到了外国饮食文化元素的影响,与中原的饮食文化在此汇聚,互相融合发展,使得河西地区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河西地区的饮食结构中以畜牧产品为主。如《后汉书》中写道:“西州边鄙……鞍马为居,射猎为业”,这一记载就充分说明了河西地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正如《史记》中记载的那样:“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绕”,所以汉代时河西地区的各种的肉类是不会少的。在汉代,河西地区的人们较为喜爱吃羊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牢”,而牛肉和马肉食用的则较少,牛在当时多用作农耕。至于马,战争和出行是少不了的。猪还有其它肉类在当时也多有食用。

同时,河西人也会食用一些农业栽培作物,农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稻、粟、麦、黍都是当时人们比较常吃的主食。《汉书》中记载当时的河西地区曾经出现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不可食”,从这一段记载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粟是当时河西地区人们吃的主要粮食之一。在《史记》中也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说明,稻谷和麦子也是河西人们常吃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