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塔岛的渡船码头】兰塔岛呈狭长型,它的渡船码头在最北端。兰塔岛到甲米镇时刻表: 8:30 船程2个小时甲米镇到兰塔岛时刻表:兰塔岛到奥南海滩时刻表:8:30 13:30 船程2个小时澳南海滩到兰塔岛时刻表:兰塔岛到皮皮岛时刻表: 8:00 13:00 船程1个小时皮皮岛到兰塔岛时刻表: 11:00 15:30 船程1个小时
兰塔岛的码头:
【甲米镇到兰塔岛汽车】其实从甲米镇坐汽车到兰塔岛更方便,1个小时一趟车,叫做minivan巴士。甲米镇到兰塔岛的巴士时刻表:从早上7点到下午17点,一小时一趟车,票价是410泰铢
去兰塔岛的巴士每钟头有minivan从甲米动身,经机场开往南端的华欣码头,有大型驳船将车渡过几百米的海峡,到了小兰塔,再转一次驳船到了兰塔岛。上岛后可以将游人送至各个海滩,但旅程时间长度不稳定,***如碰到落潮,大型驳船间或搁浅,会见到上百车辆排着长龙等渡船。minivan巴士:
谢谢邀请,其实出游做攻略是很重要的。
自己平时出游就是看游记,看关于自己要去的目的地的游记,你可以加一些旅游达人,向他们请教。再有就是使用穷游锦囊,导航用谷歌较好,我住宿用booking。
要想出行是有办法的,如今网络那么发达,能不问人的就尽量靠自己。
祝你旅途愉快!
甲米是一个位于泰国南部,跟热门的普吉相邻,没有普吉的人山人海,也没有普吉的吵闹和喧嚣,相对比较小众的泰国旅行地,物价比普吉更便宜,一个比较安静休闲的好去处。
甲米周围散落着30多个离岛,丰富的海洋动植物,洁白柔软的细纱,温暖清澈的海水,摇曳多姿的椰林,原始丛林,野生动物,这些画面,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1、皮皮岛:(最近PP岛频频出事,出行注意安全)位于泰国普吉岛东南约20公里处,是由有大PP岛和小PP岛组成,为泰国国家公园。好多去普吉的游客也乘船到PP到度***,其实PP岛是隶属甲米府的。岛上白天可以感受柔软洁白的沙滩,宁静碧蓝的海水,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出海感受未受污染的自然风貌,浮潜,岛游都是不错的选择。晚上整个小岛更是沸腾起来了,沙滩火把表演,点亮了整个沙滩,再往里走,还有泰拳,等各种***形式,这些都使PP岛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度***胜地之一。
2、洛克岛,半开放小岛,比较原生态。洁白的浅水沙滩,清澈的玻璃海水,良好的海洋生态,这里的浮潜点甚至比斯米兰更好,人也更少,浮潜玩海的很好的选择。
3、洪岛: 这里还有许多天然的岩洞,水底丰富的动植物和珊瑚,特别适合浮潜。
4、兰塔岛:甲米府的一个离岛,人少景美,鲜为人知的海岛,岛上较为原生态,商业开发不浓厚,玩岛,出海,浮潜,都很不错,安静有美好。
5、奥南海滩:甲米最著名的海滩。
除了,小岛游在甲米也可以体验,温泉瀑布、丛林穿越、攀岩等多种休闲***项目。
有人说,去泰国去了甲米岛之后才算不虚此行,近年来甲米岛可以和普吉岛媲美,同时甲米岛周围的小型岛屿各具特色,岛屿特色和周围现代化设施于一体,美轮美奂,那么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泰国南部的甲米岛和普吉岛距离较近,位于安达曼海岸拥有30多个离岛,风景优美极具泰国本土特色,动植物丰富多样,依山傍水,同时自然风光保护良好,这里的风景没有现代污染,充满原始风情。
大PP岛作为甲米岛的著名景点,中央是半月形海湾交汇,海水不同于以往看到的海水,主要是碧绿色海水,但是水质清凉,没有垃圾污染。人可以在海水中游泳,戏耍。
岛屿是哑铃式存在,最窄的部分不足80米,但是岛屿上的现代化特色场所一应俱全,***设施完备,住宿美食都有供应,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同时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让你觉得身心极其放松。
Ao Ton Sai是甲米岛的特色景点之一,不同于以往见到的沙滩,这里的沙子主要是以细白沙为主。同时这里具备潜水海域,感受别具一格的海底魅力。不仅可以下海,还可以登高远望。瞭望台上俯瞰底下景色,美轮美奂的特色海域尽收眼底。
小pp岛旅游区具有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自然风貌古老又神秘,岛上巨大的石灰岩洞穴,洞内垂吊的钟乳石巧夺天工,极具风味特色。
甲米岛上的美食值得品尝,Ao nang Beach周边的新鲜海鲜的大排挡。特色美食烤鸡腿和水果飞饼,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泰国甜食和海鲜美味通通收入囊中。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个赞,想了解更多旅行资讯、攻略玩法,欢迎关注世界邦头条号,私信回复暗号“悟空”,有惊喜哦。
泰国都有什么好玩的,没去过的话,不跟团需要注意什么?
我喜欢泰国的清迈,喜欢那里的慢生活,更喜欢那里的文艺小清新风,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放慢匆匆的脚步,
体验异域风情,享受美食,凹造型,真的尽情放飞自我。
清迈的白庙当之无愧获评最令我震撼的景点…。没去过的话,不跟团要会简单的生活用英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5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