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两江四湖构成桂林山水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桂林旅游胜地的一张天然名片。
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
桂林两江四湖即桂林市区内的漓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榕杉湖景区位于桂林城中央,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她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木龙湖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木龙湖北侧依托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木龙塔、木榕湖、木龙夜泊、浅桥鱼影、听荷轩等具有宋代建筑气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点,木龙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45米。在木龙湖南侧与叠彩山之间建筑以观赏林地、草地、溪流、瀑布为主的生态景观带。由宋朝时的护城河改造而成现今的环城水系可与意大利威尼斯相媲美。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等为背景、体现城市文化的木龙古水道景区;以山林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理想岭域位于两江四湖中心区域,岭域指老人山、骝马山、犁头山、西山及周围无数山峰组成的山脉以前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桂林睡地下;南北一条街、东西一座桥;桂林的城市街道如同美丽的少女穿上一件破旧的衣裳等等,这些都是对桂林市98年前进行旧城改造时的情景。
可以说,桂林两江四湖的改造完成是桂林市整个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体现。走在湖边,荡漾湖中,棕榈欢歌、崖花水藻、丛发清绮,老人高风等景渐入眼帘,置身其中,陪感清新幽雅、舒适恬静,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两江四湖对桂林的作用,一是改善了桂林市的生态环境,二是完善了城市功能,三是开拓了市中心旅游的新格局,五是传承、弘扬了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六是提升了城市的档次与品位。两江四湖是桂林市的大型的环保工程、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型的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建设工程。
两者虽然相似,但是从地质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下龙湾之所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来源于它的喀斯特地貌。下龙湾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峰丛,峰铃喀斯特岩石地形。峰丛式喀斯特岩石地形包括一丛并肩的约100米,最多有200米高峰顶的圆锥形石灰岩峰。峰铃式喀斯特岩石:特征为隔壁各峰造成陡峭石塔。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峰奇水美,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下面给简单介绍下两地的特色: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漓江风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华,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旅游***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下龙湾坐落在越南海防市吉婆岛以东,是距离河内约160公里的海湾风景区,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下龙湾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11月12日“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公布,下龙湾榜上有名。由于喀斯特地貌的作用,这里的海面上有成百上千座姿态各异的岛屿,风景如画。因风景酷似桂林山水,所以又有“海上桂林”之称。
这里大多数岛屿都是立于海面之上的山丘,有些小岛树林茂密、被沙滩包围,还有些岛上有瑰丽的溶洞。乘坐观光船是游览下龙湾最常见的方式,既可以在穿梭于岛屿之间欣赏山海风光,也能够下船上岛探访、参观溶洞。下龙湾当地的许多民宅都带有法国风格,舢板和帆船随处可见,还有众多划着船售卖物品的渔家商贩,展示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5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