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Ta-pieh Mountains)坐落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大别山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望武汉,东守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南京和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
大别山区还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西长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整体轮廓呈不规则的大三角形,主要山体西部呈西北---东南走向,东部呈西南---东北走向。
大别山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最主要的山脉之一,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大别山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麓的水通过巴河、蕲河、浠水、举水、广水河,大悟河、滠水等河流汇入长江,北麓的水经竹竿河、潢河、灌河、史河等河流汇入淮河。
大别山的得名有好多种说法,在史料中有“大别”记载,最早出自《禹贡》、《左传》,禹分***就是以山川河流作为主要标志物进行自然分区。“别”字有分解、剖割之意,大别山作为分水岭,山上之水在此南北分道扬镳,南北两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别很大,“大别”之名名副其实。
大别山在湖北,安徽交界处。
大别山区内广泛出露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古英岩、变粒岩、条状混合岩为主体的晚太古代大别变质杂岩。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多由花岗岩、片麻岩风化而成
大别山属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12。
大别山坐落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12。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地区20余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胜利的序幕1。
南
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也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
大别山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渊源,大别山脉连绵数百里,是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别山南北的气候环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异也很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5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