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教科书,塞浦路斯是个“奇怪”的存在:我国的地理等各类出版物将它列入亚洲,而美国及欧洲国家把它“揽入欧罗巴怀抱”;它地处中东,又被“排除”在外......准确的说,它地处亚欧之间,身心唯有欧洲。
铜国:塞浦路斯意为“铜矿”,该地最早进入青铜时期,希腊文(kypros)、拉丁文(cuprum或cyprium)和英语(copper)的“铜”字均与它相关。2004年雅典奥运的奖牌就用该地原铜铸就。
维纳斯:塞岛西南港口帕福斯海滨竖有3米高的女神铜雕,海上3块“爱神石”若隐若现,相传维纳斯是由该岩石激起的浪花落生人间。塞岛上爱神像、庙随处可见,已演变成“妈祖”一样的神灵——保护神。
希、土主导:该国117万(2016)人口中,希腊族占75%,土耳其族20%,其他为亚美尼亚人、马龙派***徒和拉丁人等。官方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希腊族信奉东正教,土耳其人为***。
一岛“两国”:1***4年7月,希族势力发动***,土耳其以保护土族利益出兵4万,控制全境36%的土地,土族居民全部北移,造成18万希族人南迁。1***5年,土族自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全球只有土耳其一国鼎力支持。
当今塞浦路斯南北分裂,希、土两族分别占有60%和37%的领土(另有3%属英国两个***基地),南北人口之比8:2,而在此前的400年时间(土族系奥斯曼统治期间突厥移民后裔),希土两族居民生活在比邻的村庄,或奔忙于同一座城市——由此可见,英国殖民者强调差异而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希腊和土耳其对立敌视带来的民族主义,使得塞浦路斯没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归宿,希土两族只能从对故土的忠诚中寻找归宿感。
1,体会最当地的味道。我拿自己土生土长的重庆来说,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想吃最重庆的味道那就找路边的苍蝇馆吧。这倒不是说那些光鲜豪华的餐馆有什么不好,只是当地人认为,要最接地气才有最当地的味道。打个比方:我自己也在酒店做过1年服务生,和厨师关系好,也有幸尝过酒店厨师手里出来的重庆牛肉面,但这个味道和重庆面条的味道差距特别大。如果是你没有体会过正宗的,那么这样的味道也许你会接受,但对于我这样的土族,难以下咽。火锅也是如此,去什么酒店吃高档的,不如做下攻略吃路边,味道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2,用餐感受。作为旅游达人,我也算去过一些地方。但每到一个地方,我们最希望得到的绝对是当地最正宗,最传统的东西。所以在饮食方面也是同样的。打个比方:我们去了天津,一定得吃鸡蛋灌饼,到了长沙,要去体会下臭豆腐。这就是特色的诱惑。当然这仅仅是种类的选择,其实用餐我们还有一个讲究的是吃法!吃法包含的东西就多了,环境,烹饪方法,细微讲究等等。而这些东西在酒店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酒店要的是统一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他们经过考察研究出来的,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但路边小吃就不会这样,他们要的就是传统,他们不会因为你不爱吃就改变他的工艺,所以我更喜欢在街边去体验每个城市的特色。
3,更容易融入当地人。我看见过喝夜啤酒,喝着喝着就合桌成兄弟的。也听闻路边烤串,和老板相谈甚欢,互留联系方式的。但很少有看到在酒店里你会去找谁去攀谈。因为酒店的环境就界定了这样的事不容易发生,大家都很礼仪的各自为政,不去打扰别人,甚至连说话也小心翼翼,不要大声。但路边小吃就不一样,这里就是江湖,你可以交友,你可以撒欢,你可以任性。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去感受和融入这个城市。
我喜欢吃小吃。为什么喜欢小吃?因为小吃是最有情意的食物啊。我吃过不少世界美食—法国的鱼籽、黑松露、鹅肝;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德国的大猪肘子;日本的金枪鱼;马来西亚的咖喱蟹;西班牙的各种海鲜饭,真的是太多了数不过来;我也吃过很多高档的餐厅和宴席,可是这又如何?那从小被中国小吃养刁的胃,到了最后,仍然觉得那碗面条、那一个包子、那一片饵块是最好吃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吃之所以称为“小、”,是因为它不用奢侈的食材,也没有豪华的呈现空间,更不需要仪式感很***的服务,它就是直接的、质朴的、本然的跳脱出来,被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然而,小吃从另外一方面说又是不“小、”的。我曾经吃卤好的饵丝质感会略黏糯,但是味道很香浓,香、鲜、甜、咸、辣、烫会涨满味觉,让你觉得原来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就吃卤饵丝。
在四川,看到年纪大的阿婆准备一种当地的小吃—冻糕。主料不复杂,就是大米和糯米;制作过程也不复杂,两种米粉为浆,适当发酵,然后加上糖蒸制即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蒸制时包着冻糕的玉米叶皮。玉米苞叶要在上一年的秋季就收获整理,清洗干净,然而又不能发霉,裁成长方条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好。而做冻糕传统上是春节后,要把干的玉米苞叶找出来,认真的检查,然后浸泡在热水里去除苦涩,才最终使用。这离准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为了做这道小吃,他们可以花这么长时间的心思,这就是心意啊。细想想,哪一种小吃不是如此费心?而小吃之所以历经百年、千年可以流传下来的,靠的更是这一份浓浓的情意!
高大上的料理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就算不喜欢也会去尝试因为它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但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街边的小吃,永远也吃不腻因为它伴有童年的记忆、还有妈妈爸爸的味道。
青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夏季僻暑的好去处。那么初次去青海要做什么准备,以及到青海后应注意些什么?有那些线路?
第一,时间选择:去青海最好选择四月到九月份,最佳时间为六月到八月。
第二,必带物品:毛衣,棉衣,防晒霜等,青海夏天的早晚还是挺凉的,所以要带一些厚衣服。
第三,防高反。高原反应是每个初到青海时都会出现的一种症状,有恶心,呕吐,无力以及呼吸困难等,大部分会在四到五天内症状减轻。到省会西宁后应休息几天,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其间可去玩游一些周边的景点。值得提醒的是切忌一到西宁就去下一些海拨更高的景点及无人区,那样会加重高反的症状,有的人也会因此要结束行程。在去年青海一些景区还岀现卖天价富氧水的***,不要去买这种被扩大疗效的东西。
第四,景点推荐:到青海首选青海湖,在去青海湖的途中顺便去塔尔寺,金银滩,原子城等景点。还有茶卡盐湖,那种盐的世界你可能想都不最想,看草原,去祁连看那种天苍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
最后推荐几个不知名的小景点,铁迈大板俗称大板山,从西宁到张掖的必经之路有一座山叫大板山,山顶常年积雪,山下碧草连天,一边是草原牧场,一边是农区村庄,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配几张青海的美景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5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