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粿
谈起石狮的特长,自然少不了甜粿,而说到石狮的甜粿,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义兴”这一甜粿百年老字号。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上关于石狮塘头的义兴甜粿厂,是这样描述的:王义兴甜粿,早于清朝咸丰年间已享誉盛名,并畅销东南亚。1981年,王义兴后裔重新在塘头恢复经营。
到达塘头村后,沿着只能容得下一辆摩托车经过的村间小路上转了好几个弯,才到达目的地义兴甜粿厂。从外面看,这只是一幢简单的农家房屋。然而,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义兴甜粿远销海外,闻名遐迩。石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义兴”甜粿这一百年老字号,不少人慕名前来购买。逢年过节,义兴甜粿厂接到的定单不计其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义兴甜粿成为他们去海外必带的礼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义兴甜粿的真实写照。
石狮如果从吃的方面来说,属于闽派的体系,石狮小吃有年糕,在东南亚做得很著名,它是纯糯米做的,也有石狮的牛肉羹,这在东南亚也出名,包括香港也有石狮的牛肉羹店,还有红糕讯等等。
八大菜系中的闽菜菜系,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长的菜系。
福建菜,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福建菜显示了四大鲜明特征:一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素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二为汤菜众多,变化无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如用牛肉、鸡肉、火腿制成三茸汤后,根据菜肴烹制的需要,再选择干贝、鱿鱼、红糟、京冬菜、梅干菜、龙井茶叶或夜来花香等辅料中的一种料汁,掺进三茸汤,使汤的味道起了变化,给人以汤醇、料香、味新之感。
三为调味奇特,别是一方。闽菜的调味,偏于甜、酸、淡,这一特征的形成,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甜可口;味清淡,则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闽菜还善用红糟、虾油、沙茶、辣椒酱等调味,风格独特,别开生面。四为烹调细腻,雅致大方,以炒、蒸、煨技术最为突出。食用器皿别具一格,多***用小巧玲珑、古朴大方的大、中、小盖碗,愈加体现了雅结、轻便、秀丽的格局和风貌。福建菜拥有福州、闽南、闽西三路不同的技术和风味。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出盛行于福州外,也在闽东、闽中、闽北一带广泛流传。其菜肴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偏于甜酸,汤菜居多。它善用红糟为调料,尤其讲究调汤,予人“百汤百味”和“糟香扑鼻”之感。代表名菜有:“佛跳墙”、“煎糟鳗鱼”、“鸡丝燕窝”等。闽南菜,盛行于厦门和晋江、龙溪地区,东及台湾。
其菜肴具有鲜醇、香嫩、清淡的特色,并且以讲究调料,善用香辣而著称,在使用沙茶、芥末以及药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代表名菜有“东壁龙珠”、“炒鲎片”、“八宝芙蓉鲟”等。闽西菜,盛行于“客家话”地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代表名菜有:“油焖石鳞”、“爆炒地猴”等,具有浓厚的山乡色彩。福建名菜有:淡糟香螺片、闽生果、鸡茸金丝笋、醉排骨、东璧龙珠、佛跳墙、三角豆腐饺、炒西施舌、七星丸、清蒸加力鱼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6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