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和韩国对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实体,本应该是没有可比性,但再稍作揣摩,可能可以意会到提问者的意图,我便尝试着分析一下,博取众乐(本文纯粹玩笑,不当真)。
首先说一下,厦门和韩国的共同点(有可能是硬掰) :
(一)独立存在的历史不长:世上本没有韩国,它不过是朝鲜被动的一分为二而产生的亲美***,说起来,这个***的历史最多也就是六七十年,可谓短。
厦门在这方面稍有优势,虽说也是源自泉州,但在建国时,厦门已经和福州携手共同构成福建省唯一的两个市,其他如漳州和泉州已经不复存在,那时候称专区,这么看来厦门在存世史方面要领先韩国几十年。
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国文化影响呢?其实都挺久的,在公元前后朝鲜半岛上开始出现新罗、百济,这两个势力算是在韩国境内,至于高句丽则是包含了北朝鲜和东北部分地区,可以这么说,韩国的先人在汉代时陆续出现并崛起,在唐代有所显露并接受唐朝的武装和文化熏陶开始出现点文明色彩。
而厦门呢,其所属的泉州,最早的***是东安县,属于三国东吴时的新星,也是在唐代真正进入泉州的视野,一开始是成为“南陈北薛”的地盘。如此看,韩国在接收中国文化方面领先于厦门。
我随手写一个原因吧,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厦门太热了。青岛夏天爽爽的28°,相对友善得多。
Ps,以中超为例,黄河以北的球队,欧洲球员会多一些,黄河以南的,南美的会多。气候匹配度,很重要。
青岛的优点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天更无酷热,海滩的沙质好。建筑和民风也有些特色。青岛原浆那真是人间琼浆。海鲜也新鲜。
厦门就是夏天太热了,另外海滩的沙子质量不是特突出。其他都是让人心怡的所在,尤其是建筑,闽南文化,南洋风味,让人有轻松惬意,尤其是鼓浪屿,可以说是世外桃源,恨不得常驻在比。其实青岛,厦门是我最最喜欢的两个城市,都是让我去了还想去,甚至长期居住体验品味的海滨城市。
青岛近千万人口,万亿城市,上万平方公里,唐宋起就是贸易口岸,历史悠久,近现代史也是可圈可点,现在蓬勃发展中,号称北方第三城;厦门目前才五百万级人口,五六千亿GDP,千六平方公里,清朝时才五口通商,有了历史,也仅限于鼓浪屿,解放后才扩大到厦门岛,而且因为台海关系长期作为军事前线,限制人口及工业,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后起之秀,虽然体量较小,但定位准确,做好海港旅游文明花园城市,知名度号称中国厦门,房价堪比京沪深,由此可见,两座海滨城市各有特色,青岛堪比胶东大哥,好客大气,厦门就如大家闺秀,秀外慧中,颜值担当;对于涉外辐射力及影响力,体量更大的青岛当然相对更明显一些
。
青岛城市大、外企多、国际化氛围强,地理位置距离日韩很近,因此外国人确实比较多。目前青岛的常住外国人数量仅次于北上广,位列全国第四。
不过青岛的外国人,主要都是来自日韩两国。目前仅韩国在青岛就有超过9300家企业,在青常住韩国人有25万之众。
在青岛街头可以经常见到成群结队说着韩语的年轻人,有些是在这里工作、有些是创业、有些是留学……城阳区、李沧区两个韩企扎堆的工业园区就有十多万韩国在青工作者。当然在青岛定居的也有不少,尤其在市南区和崂山区的一些中高端社区都有很多外国人居住。我以前经常带孩子去奥帆中心那个小下沉广场玩耍,每次都会遇到几个外国宝妈带着孩子在那玩,韩语、日语、德语、英语的说话声都经常遇到。因为孩子们经常玩到了一起,所以跟其他宝妈宝爸偶尔也会有些简单沟通,其中一个恰好住在同一小区的就是韩国人,她老公是某韩企驻华代表,常年到处飞,她在海大留学期间跟她老公相识并结婚,宝宝也是在青岛出生的,她在中国已经生活快八年了,现在是全职宝妈,她们在青岛有一个类似同乡会的团体,有数百人,她说这个规模的韩国社团在青岛得有上百个,25万这个数量也是韩国方面给出的数据。
另外由于青岛曾是德占区,德国人对这里有种特殊的情怀,青岛的德企在华规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不仅跟德国多地是友好城市,而且还有德国风情街,每年有德国文化周。每年的国际啤酒节光是德国人就要接待上万人次。
此外青岛这座城市是离不开啤酒和咖啡的,而且海滨沿线的浪漫气息浓厚,欧式建筑众多,这些都很符合外国人所追求的格调,因此对外国人吸引力较强是很正常的。
目前厦门有直飞韩国首尔的航班的,主要是厦门航空公司和大韩航空公司在飞。你需要订机票的话可以直接到厦门航空公司的主页,这样保障一点,现在的经济舱是1500~2000这样一个价位,随时浮动的
北京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刑事犯罪率在世界是最低之一,做为首都北京更是亚洲最安全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6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