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徽州回来,第一要说的:徽州古城看门的是看人检票,就是评凭感觉你不是本地人,或者口音不对,你没有本地人带着,再者你人少。他们就会让你买票,感觉买票的都是冤大头。我从西北门进去,没有看到有人出示门票,三三两两的都进去了。我可能是带着相机的缘故,看门的去拦另一个背包的,也把我给拦住了,说我不像本地人,背包的那个人,后面又来几个一道的,他们没能被拦住就进去了。我出来后一个本地人说:我带你进去,付点小费就行了。他带着我绕道西门停车场南边,有个巷子向里走,走到居民区,再折返古城大门方向。里面的路都是通的。里面有两三个地方需要门票才能进入。其他地方随便进,居民家如果大门开着,家里有人也可以进去看看。居民都挺热情。里面店家出售的笔、砚做的挺好,值得购买。时间充足可以在里面慢慢逛,看看民宿。出来后附近渔梁坝要去看看,千年的水利工程。还有鲍家花园和棠越牌坊必须要去。这个才是徽州的精髓。府衙到处有,棠樾牌坊可仅此一处。新安江画廊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挺美的地方。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分享旅行中的趣事、解答你旅行中的问题!
古徽州包括今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已划归江西的婺源,在这块面积仅一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你问到“徽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在此我给你主要介绍一下。
绩溪主要有龙川等风景区,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座落在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河村前交汇相拥。
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都是旅游不错的好地方。
提到歙县不得不提歙县的人文,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休宁的齐云山、宏村、西递等都是你不二的选择。齐云山道教发祥地之一;宏村、西递5A级古村落。
黟(yi)县,很多人估计不认识这个字,中国人的习惯不认识的字认半边,不知你们是不是反正我是这么认的。黑、多黟(yi)县、顾明思意就是黑色的石头特别多。这地方主要是产歙砚的地方。
祁门:喜欢喝茶的人 都知道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又叫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享有盛誉,据说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婺源解放前归安徽管制,解放后划归江西管辖。其著名景点有江湾。
结语:古徽州是与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
徽州,是古代对现在大体上黄山、婺源一带的称呼,这一带好玩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目前整个安徽的主要旅游景点也是集中在这一带,下面我们来看看徽州主要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首先就是黄山了,黄山一直是我们伟大祖国众多名山大川里面独自屹立的,它虽然不在五岳,也不在五镇,但是却有着登黄山天下无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而且我们中国的旅游业起步就是在黄山。
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加上一年四季呈现出来的不同景致,以及古徽州千年沉淀下来的徽菜美食和成熟的接待条件,一直是被大众所热爱的旅游胜地。
除了黄山,徽州一带最具人气的好玩的地方就是以宏村、西递为主的古徽州村落了,这些古村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而且***的躲过了近代战争的炮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白墙灰瓦的建筑特色,别具一格的防火设计马头墙,蜿蜒盘旋的山路,呈现出炊烟与晨雾混杂的仙境一般的精致,尤其在深秋季节,山体上的各种植被由于温度变化而呈现出来的五颜六色,把古徽州打扮的格外妖娆。
四大佛教圣地的九华山、道教圣地齐云山、烟雨碧波的太平湖、代表古代女子贞洁的棠樾牌坊群、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的潜口民宅、神奇的八卦村呈坎,安徽唯一的全国文明村、始建于唐朝的唐模古村、依山南坡、就地取材而建的建筑奇观阳产土楼、竹林密布、苍翠欲滴的木坑竹海,以及说不尽的徽商故事和离奇往事,这一切都是徽州独有的魅力。
目前徽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黄山市,还有著名的屯溪老街,关于徽州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里面的各种东西在这里应有尽有,外地游客来此除了品味美食,还可以带走徽州盛产的徽墨、猴魁、歙砚、木雕、竹雕、贡菊、石雕、祥源茶等等。
这是一片及其适合前往旅游的胜地,来到这里会被它的景色、古韵,它骨子里那种绕指柔情会深深的吸引你,那传送千年的话是对徽州最好的评价:“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6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