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印象里最常见的日本美食也就是寿司、生鱼片、章鱼小丸子、拉面、天妇罗等。在东京,无论是上万元的食神级寿司还是路边小摊的章鱼小丸子,每一样食材都是精心制作,一定会满足旅行者的味蕾。那么东京有什么美食推荐呢?
1、一兰拉面(新宿中央東口店)
地址:新宿3-34-11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全天
消费:1000~2000日元
只有一个开间的门面,营业区域完全在地下室。人气很旺,在店里可以经常撞见明星哦。到饭点时间,可能会排队,但是排队的时间不长。这里是自助点餐的,门口就有点餐机,注意一点:只收纸币!点好餐后拿上小票,找个位子坐下,每人一个小桌,中间有小隔板隔开,隔板是可以打开的。然后再把小票递给帘子后的师傅,上完所有菜品小帘子会放下,一是服务员自己提醒这个客户已经上完了相应的菜品,二是绝对保证隐私。全程都看不到店铺的工作人员。左手边有自助茶水,桌子上有杯子,可以自助接水。豚骨汤很香浓鲜美,建议选普通的就可以,特浓汤稍微有些腻,面身筋道,吃完拉面一定要大口喝掉汤,碗底会有惊喜。
2、かっぱ寿司 二号店
地址:东京都台东区上野4-2-10
交通:JR御徒町 走路3分
东京的美食最给力的地方就是:不但它的价格便宜,味道那也是没得说的。通常每人消费在50RMB左右就可以享受到我们国内200RMB的美食!你们说合适不?好了下面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美食吧!
排名第一位的肯定要说一下拉面:一兰拉面创立于平成5年(1993年)地点在福冈市的那之川,一兰拉面的味道那可是在日本相当的有名气,它的面不仅软硬度正好,汤更是好喝的没话说,汤很鲜但绝不是味精的鲜!
排名第二的我给了小野二郎的寿司:他的寿司在日本也是一个神话,他本人还被誉为《寿司之神》包括美国总统都称赞他的寿司是美味,你们说能不好吃吗?他的店铺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有时间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排名第三的我给了佐藤白里安的烤肉:他们家的肉都选自牛里脊中间的部分,可谓精中之精,不但肉的口感好,酱汁料也是十分的完美!有时间一定去吃一次!这家店的位置在东京都杉並区阿佐谷南2—17—2
排名第四的我给了玄品河豚的刺身:刺身是日本人的叫法,中国俗称(生鱼片)!他家的食材都非常新鲜、好评度也非常的高,从海里捞出来就直接上桌了,你就说鲜不鲜?这家店在日本大阪市中央区难波!好了,说了这么多你们流口水没有呀?哈哈有时间再多给你们发一些!谢谢大家!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如果来日本玩,除了人文历史景观和购物,怎么能错过日本料理!!至于是否觉得好吃还是要看个人的。所以呢,在日本生活很久的好友小火星也拿出了她的口袋美食名单。这里不对美食做具体解说,只做基本介绍。希望伙伴们去日本旅游的时候能够尽情的享受这些美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希望对马上要前往日本旅行朋友有帮助。
由于人均GDP达标和消费习惯改变,目前便利店在零售领域属于发展较快的业态。尤其日系的全家、罗森、7-11,国内的快客、好德、美宜佳、便利蜂等连锁便利店品牌,其在规模化、供应链整合、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因此总体生意还是可以的,另外规模化其实是在降低成本的,不代表成本还高。当然也存在运营不理想,生意不好的连锁品牌,但在这个便利店风口期,占领地盘是很多连锁品牌的首要目标。盈利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却是系统性运营才能达到的结果。
一、商品及周边体系盈利是基础
商品盈利:这是零售业态基本的盈利模式,便利店也不例外。本质上是在进销存过程中制定毛利率和售价,赚取差价。这部分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其是基于连锁规模化的供应链议价能力,从而衍生高回转的利润积累,以及供货合同的账期限制,形成的资金流转带来的价值。而对店铺数量较多的连锁便利店而言,供应链和厂家的销售返利也是其盈利重点,也有核算进营业外收入的。
二、服务及体验式盈利占比逐渐增加
事实上便利店是售卖服务的业态,卖商品赚差价只是表象。国内便利店的发展,虽有突破创新的趋势,但与日美等地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便利店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占比也在增加。
服务化不受便利店空间限制,并且消费者的习惯,也更多地趋向服务和体验认同。去便利店购物,会发现在收银前台经常会有快递、收衣等其他服务,这些本身都不是便利店自有业务,但通过异业联盟和跨场景连接,通过二维码小程序等技术,实现对消费者的增值服务和自盈利。
三、运营环节优化创造的成本降低是变相的盈利
具有连锁化规模化的便利店,说明自身就具有标准化、系统性和精细化运营的能力。这包括供应链体系、物流和配送环节、鲜食便当的自制加工、商品陈列和结构组织、人员素质培训等等方面,再通过新零售和技术的优化,运营环节的成本是逐渐降低的,而效率在大大提高。系统性的成本降低,相对于非连锁化的便利店,就是变相的盈利。
在这个过程中,场景连接的服务、产品、客户、机会是很多的,可能有些在店面上看不到,但在后台是实际存在的。尤其像7-11这个级别的便利店,由于其能力超强,甚至出现制造型的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连合同结算的限制条款都不存在,因为制造商不是供货商,而成了合伙人。
综上所述:
真正深耕便利店行业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不能简单的从表象生意、店面投资来分析其业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有的,尤其在竞争和扩张期。这个时期零售已经进入考验运营能力和功底的阶段,便利店也必须追求单店盈利的目标,而不能只靠总部盈利体系来支撑。
另外,在便利店的风口,有一些以加盟模式出现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并不具有真正的精细化运营等能力,甚至是有问题的,往往加盟者成了被割韭菜的对象,一定要谨慎。所以,的确需要从单店和总部体系、营销支撑、运营模式、供应链、成本核算等多方面进行论证,从而规避风险。
我是灵兽山,20年零售践行者,100余家零售咨询项目!关注增长、战略、供应链、流程再造、运营落地。挥墨、论剑、相拥!跳脚、争辩 、相携 !解惑、鞭策、奋进!欢迎关注!皆为原创!期待互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7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