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上海被定为特别市,拟定的管辖范围较原上海县大为扩展,包括上海县全部,宝山县吴淞、江湾等乡,加上属于松江、青浦、南汇的部分乡,共计30个市乡,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到1928年,实际接收17个市乡。中国最大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在抗战胜利前,上海大部分市区是各列强的租界,地名都按各自规则命名,主要是外国人的人名命名,如著名的“霞飞路”、“极司菲尔路”之类。国民***只好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租界外的今天的五角场一带规划“上海新都市”,以五角场为中心,建设放射状路网,放射线道路以“政”字为字首命名,如政法路、政修路等,放射网道路以“国”字头命名,如国定路、国权路等。但这个“新都市***”因抗战等原因被搁置,只留下一些残缺不全的道路网。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收回列强租界,上海全城归于一统,那些带有殖民地色彩的道路名无疑要改掉,因此***用了以全国省市县地名命名全市道路名的方式。而且不同区域的道路命名是大致与这些市县在全国的位置是对应的,如东北部的杨浦区街道名大都以东北地名命名,西南部的长宁徐汇区街道名大都以西南地区地名命名。市中心区一些南北向道路则命名了各省的名称。
少数街道是按原来固有地名命名的,如徐家汇路、杨树浦路、七浦路、肇嘉浜路等。还有就是今天豫园、文庙一带,中华路、人民路围合的部分是以前的上海县城,不属于租界范围,里面的道路命名都是有历史的如文庙路、尚文路、旧校场路等。
还有部分道路是按当时国民***要人名命名的,如淮海路1945年以国民******林森命名为林森路,1950年被改为淮海路,纪念的是淮海战役的胜利。
建国后重新命名了一些道路,如人民路这种地名有很明显的时代标志。
开发浦东时,大都以山东地名命名道路,主要一是山东在华东,二是原来命名的道路山东地名较少。
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广义的南京路包括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从外滩通往河南路抛球场的花园弄(Park Lane)。1854年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为南京路。自1905年至1911年,犹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铺硬木路面。道路两侧地产一半属于他。1908年3月,通行有轨电车。1925年5月30日,在贵州路口老闸捕房门前发生“五卅”惨案。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租界被废除,民国上海市***统一将南京路更名为南京东路,原静安寺路更名为南京西路,统称南京路,全长约5公里。1953年南京东路拆除因有轨电车而铺设的铁藜木路面,改铺混凝土路面。
南京东路
南京东路及南京路东段,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中路,全长1599米。其中穿过河南中路,且从河南中路其详细为南京路步行街。比起南京西路,南京东路更是享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也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路旁遍布着各种上海老字号商店及商城,其中还包括四大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每到节***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繁华之景。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是集购物、旅游、商务、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全长1000多米。
步行街路面铺设彩色砖石,并以4.2米宽的金带为主线,金带所使用的材料是意大利进口的印度红花岗岩,金带上另有37个雨水窨井盖,盖面刻有上海不同时期的建筑。路面还设有无障碍盲道。
道路两旁设有座椅、花坛、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在河南中路、浙江中路和***中路口分别摆有3座雕塑,主题分别为:“三口之家”、“***”、“母与女”。在河南中路入口及***中路出口另树立有“南京路步行街”街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7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