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宋绍兴十年,岳飞带领着岳家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岳家军大胜金兵于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眼看指日可望收复汴京,直抵黄龙府,痛饮庆功酒之际,昏庸无能宋高宗赵构和权奸秦桧,竟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断送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大片江山。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为表达人民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后因天长日久,风吹雨打,两具跪像成为形象模糊的烂铁。这是最早秦桧夫妇跪像的来历。从此以后,各地都铸造了秦桧夫妇的跪像,直到现在。
铜像是明朝始建,历经多次重铸,这铜像仿佛是多少年来,百姓愤恨的发泄口,基本上每一次的铜像都是遍体鳞伤。为什么愤恨?当然是因为岳飞。
铜像已经变成了一个象征,是一段历史,也是一段传承,但是为什么每次铜像都会遭到破坏呢?是因为时隔多年,百姓还这么恨么?不,对铜像动手动脚的人,不一定恨得是这两个人,而是恨自己的命运,只不过铜像是一个发泄了不用负责还被人赞同的借口。
铜像给我们的意义,就是教育后人这一段历史,教育后人应该做岳飞而不是秦桧,而不是教育孩子怎么发泄心里的阴暗和邪恶。
岳飞墓前设置秦桧等人的跪铸像,最早始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
当时的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时,为表达民众对岳飞的敬仰和对奸臣秦桧的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
第二次重铸是在正德八年(1513年),当时的杭 州府都指挥使李隆用铜铸造了秦桧、秦桧妻王氏及万俟卨这三人双手反剪的跪像置于岳飞墓前。由于人们 对秦桧迫害岳飞的所作所为十分痛恨,这些铜跪像不久就被游人打得不成人形了。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浙江按察 副使范涞用质地更坚硬的铁重铸了跪像。在重铸秦桧等三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秦桧的党羽张俊的铸 像。从此,这四个***岳飞的凶手长跪于岳 飞墓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其间,因为来此参观、凭吊的游人大都 会击打四个铁像以宣泄情绪,所以这些铁 像也常常遍体鱗伤、破烂不堪,甚至铁头落 地。期间,明清两代对铁跪像也不断重铸。
万历三十年(1602年)浙江按察使 范涞捐资重铸;清雍正九年(1731年)钱塘知 县李惺重铸;乾隆十二年(1747年),布政使 唐模重铸;嘉庆七年(1802年),巡抚阮元用 收缴的外国海盗铁炮兵器等改铸四人跪像;同治四年(1865年),布政使蒋益澧重修 祠墓,并重铸跪像;光绪二十三年(18***年) 布政使张祖翼重铸跪像。1966年秋,岳飞墓 遭到破坏,秦桧等四跪像不知去向。现在岳 王庙前的铁质跪像是1***9年重铸的。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为表达人民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后因天长日久,风吹雨打,两具跪像成为形象模糊的烂铁。这是最早秦桧夫妇跪像的来历。从此以后,各地都铸造了秦桧夫妇的跪像,直到现在。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为表达人民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后因天长日久,风吹雨打,两具跪像成为形象模糊的烂铁。这是最早秦桧夫妇跪像的来历。从此以后,各地都铸造了秦桧夫妇的跪像,直到现在。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图片
铜像是明朝始建,历经多次重铸,这铜像仿佛是多少年来,百姓愤恨的发泄口,基本上每一次的铜像都是遍体鳞伤。为什么愤恨?当然是因为岳王岳飞。
岳飞墓前的跪像最早是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重修岳飞墓,并首次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后来在明武宗正德八年,秦桧夫妇跪像因长期日晒雨淋而破烂不堪后,浙江都指挥李隆用铜重新铸了秦桧、王氏的跪像,并增加了万俟卨。三具跪像皆双手反剪,跪于岳飞坟前。再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秦桧夫妇、万俟卨3人的跪像被愤怒的百姓再次损毁后,浙江按察副使范涞再铸秦桧、王氏、万俟卨跪像,并增加了张俊的跪像。到了清朝时期又增加了罗汝楫的跪像(时任殿中侍御史,和万俟卨一起阿附秦桧。“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罢其枢筦”。他数次上奏弹劾岳飞,污蔑岳飞在淮西时“逗留不进”等所谓的罪名。其后,罗汝楫又想方设法罢黜了岳飞的大批部属,还将替岳飞鸣冤的刘子羽等数名官员,全都弹劾。为秦桧迫害岳飞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秦桧赏识,“桧怒,风汝楫论罢之”),只是在清雍正年间,李卫任职浙江巡抚时,认为罗汝楫连跪在岳飞墓前的资格都没有,下令拆除其跪像,只留下了其余4个人。
韩信击败龙且这一仗,实在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典范之一!龙且身为楚军悍将本也不是易予之人,所以楚霸王项羽才会在察觉到韩信有坐大之势后,派遣龙且率20万楚国精兵赶赴齐国讨伐韩信!
(兵家之***——韩信)
本来龙且只要***取稳扎稳定、步步为营的战略,是可以击溃韩信的部队的!可谁知可能是因为龙且追随项羽的日子久了的原因呢?还是别的原因,导致了龙且也沾染了骄傲自满、轻敌冒进的缺点!龙且认为当年韩信不过是项王麾下的持戟郎中而己,也没发现他有何超越常人之处啊?倒是韩信受过跨下之辱的往事,成了将士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因此龙且是打心眼里瞧不起韩信的,并且认为先前韩信之所以能打得顺风顺水,那不是因为韩信的本领大,而是因为韩信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如今我龙且率20万悍勇地楚国大军前来讨伐韩信,想那韩信不仅兵力不如我,而且也末必有真本领,所以他是不足为惧的!于是龙且便犯了骄傲轻敌的兵家大忌,这严重影响了龙且的正确判断能力,导致其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失误!
(这人像龙且吗?)
要说韩信还真是个兵家之奇才,他为了击败龙且,竟然想出了用沙袋垒断河流的阴谋诡计,故意示弱引诱龙且率兵渡河追击自己,然后再趁楚军半渡之机,突然重新疏通河道,只见河水吁啸着扑向了正在渡河的楚军!
这一下就把楚军的阵容冲垮了:已渡之兵有限,未渡之兵尚在河岸上,刚刚走到河中间的士兵都被大水冲了个七零八落!而韩信则趁楚军大乱、人心惶惶不安、龙且指挥失灵之际,突然率兵向楚军扑来,在一顿猛冲猛打之后,这场战斗以楚军惨败、龙且被杀而告终!
可怜那楚国名将龙且只因犯了骄傲轻敌的毛病,而被实力远弱于自己的韩信击败了!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思之令人为之叹息!
(龙且的老板——楚霸王项羽)
《史记》记录韩信击败龙且的方式就是半渡而击 但真相是突发性的濰水山洪爆发
以下是《史记》对韩信击败龙且的方法
1、首先提前让士兵用一万多沙囊堵塞上游的濰水;
2、其次率军渡濰水进攻龙且军,过河一半时徉退,引诱龙且军渡濰水追击韩信军;
3、在龙且军部分渡过濰水时,韩信让人拿走沙囊,决堤放水,阻止龙且军继续渡河,导致龙且军被高涨的濰水分为两半,韩信军集中兵力攻打已经渡河的龙且军;
4、率军渡河的龙且战死,河对面的楚军失去主帅,军溃。
韩信击败龙且的关键是濰水高涨,阻止龙且军渡河,从而让原本占有优势数量的龙且军,变成了人数劣势,而韩信从人员劣势变成优势,进而击败龙且。
曾国藩就质疑沙囊根本无法堵塞濰水。理由是: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录“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一万多的沙囊能够堵塞河流?这点工程量肯定不够。
潍水,即今天的山东主要河流潍河,总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493.2平方公里,典型特征是雨季流量大、旱季流量少的季节性河流。
潍水之战中,龙且手握20万大军,韩信只有5万人,最终韩信大破龙且,原因何在?
首选,韩信军事才华确实更高一筹,早就想好破敌之策。他连夜派万人在上游堵住河水,然后主动挑战,***装战败,引诱龙且率部渡河,结果渡之一半,撤掉上游沙包,把先过河的龙且和他的大部队阶段,一举斩杀龙且,大破楚军。
其次,龙且太过轻视韩信,以为韩信一战击溃不在话下,骄兵必败。
项羽闻龙且被韩信所杀,大为震惊。潍水之战成为了楚汉相争的一个转折点,失去二十万楚军的楚国元气大伤,最终项羽沦落到被诸侯联军围攻于垓下的悲惨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74858.html